10年前“婚前健康檢查”的檢查項目與一般健康檢查項目並無不同, 因此施行率只有約1成左右, 當時所稱的“婚前健檢”, 主要的檢查重點仍放在夫妻雙方各自的疾病為主, 例如肝功能、胸部X光、德國麻疹等基本項目, 因此, 一般夫婦多少對婚前健檢有種只是“取得檢驗合格證書”的錯誤觀念;再加上檢查項目並沒有專為孕前設計, 施行成效相對來說並不高。
懷孕能力檢查
衛生局有關婚後孕前生育健康檢查的結果發現, 男性精蟲過少或活動力不足者, 竟然高達兩成六, 較前年提高約一成, 壓力與長期不當的生活習慣,

因此, 想要生個優生寶寶, 當然必須從能否受孕開始檢查起, 懷孕能力的檢查項目應該包括卵巢功能、輸卵管檢測、男性精蟲檢測、婦科超音波等。
婚後孕前檢查何時做
最理想的生育年齡, 女性最好為25-30歲左右, 一旦過了35歲, 生理機能就會明顯降低、染色體異常與生出畸形兒的機率也會逐漸提高, 最好在想要懷孕的半年前就先做孕前檢查, 同時也開始改變生活習慣及自身的營養狀況, 讓生理狀況維持在最佳的狀況再受孕。 而各縣市政府也會不定期針對已婚夫婦, 給予檢測專案或額度的補助, 因此, 不要嫌麻煩, 務必提早檢查, 才能達到防範未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