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證候表現:小便渾濁,
乳白或如米泔水,
上有浮油,
置之沉澱,
或伴有絮狀凝塊物,
或混有血液、血塊,
尿道熱澀疼痛,
尿時阻塞不暢,
口幹,
苔黃膩,
舌質紅,
脈濡數
病因病機:濕熱下注,
阻滯絡脈,
脂汁外溢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
分清泄濁
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五章腎系病證(卷)·第二節淋證(篇)
原文:小便渾濁,
乳白或如米泔水,
上有浮油,
置之沉澱,
或伴有絮狀凝塊物,
或混有血液、血塊,
尿道熱澀疼痛,
尿時阻塞不暢,
口幹,
苔黃膩,
舌質紅,
脈濡數。
證機概要:濕熱下注,
阻滯絡脈,
脂汁外溢。
治法:清熱利濕,
分清泄濁。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本方清利濕熱,
分清泄濁,
用於濕熱下注的膏淋。
常用藥:萆薢、石菖蒲、黃柏、車前子清熱利濕;飛廉、水蜈蚣、向日葵心分清泌濁;蓮子心、連翹心、丹皮、燈心清心泄熱。
小腹脹,
尿澀不暢,
加台烏藥、青皮疏利肝氣;伴有血尿,
加小薊、藕節、白茅根涼血止血;小便黃赤,
熱痛明顯,
加甘草梢、竹葉、通草清心導火;兼肝火者,
配龍膽草、山梔瀉肝清火,
導熱下行;病久濕熱傷陰,
加生地、麥冬、知母滋養腎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