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決明 即 決明子 (豆科草本植物) 。 決明子(學名:Catsia tora Linn)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乾燥成熟種子。 決明子也叫草決明、羊明、羊角、馬蹄決明、還瞳子、假綠豆、馬蹄子、芹決、羊角豆、野青豆。 味苦、甘而性涼, 具有清肝火、祛風濕、益腎明目、潤腸通便等功效。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除肝膽風熱, 淫膚白膜, 青盲。 ”
2、《中華本草》述其應用較為廣泛, 載曰:“清肝益腎, 明目, 利水通便。 主治目赤腫痛, 羞明淚多、青盲、雀目、頭痛頭暈、視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 習慣性便秘。 外治腫毒、癬疾。 ”
3、《本經》:“治青盲, 目淫膚赤白膜, 眼赤痛, 淚出, 久服益精光。 ”
4、《本草經疏》:“決明子, 其味咸平, 《別錄》益以苦甘微寒而無毒。 咸得水氣, 甘得土氣, 苦可泄熱, 平合胃氣, 寒能益陰泄熱, 足厥陰肝家正藥也。 亦入膽腎。 肝開竅於目, 瞳子神光屬腎, 故主青盲目淫, 膚赤白膜, 眼赤痛淚出。 《別錄》兼療唇口青。 《本經》久服益精光者,
5、《本草求真》:“決明子, 除風散熱。 凡人目淚不收, 眼痛不止, 多屬風熱內淫, 以致血不上行, 治當即為驅逐;按此苦能泄熱, 鹹能軟堅, 甘能補血, 力薄氣浮, 又能升散風邪, 故為治目收淚止痛要藥。 並可作枕以治頭風, 但此服之太過, 搜風至甚, 反招風害, 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貞實、槐實、穀精草相為補助, 則功更勝。 謂之決明, 即是此意。 ”
6、《本草正義》:“決明子明目, 乃滋益肝腎, 以鎮潛補陰為義, 是培本之正治, 非如溫辛散風, 寒涼降熱之止為標病立法者可比, 最為有利無弊。 ”
炮製方法
1、決明子:除去雜質, 洗淨, 乾燥。
2、炒決明子:取淨決明子, 照清炒法(附錄IID)炒至微鼓起、有香氣。 用時搗碎。
草決明為一年生草本植物, 莖直立、粗壯, 高約40cm(釐米), 嫩時似花生苗, 故又名假花生, 種子外形似綠豆, 故也稱假綠豆, 全株有惡臭氣味和短絨毛。 葉互生, 雙數羽狀複葉, 小葉3對, 葉柄上無腺體, 葉鈾上每 對小葉間有棒狀的腺體1枚, 小葉3對, 紙質, 倒心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 長2~6釐米, 寬1.5~2.5釐米,
該品略呈四方形或短圓柱形, 兩端近平行, 稍傾斜, 長3~7毫米, 寬2~4毫米, 綠棕色或暗棕色, 平滑有光澤, 背腹面各有1條突起的棱線, 棱線兩側各有1條淡黃色的線形凹紋;質堅硬, 不易破碎。 橫切面可見薄的種皮和2片3形折曲的黃色子葉。 氣微, 味微苦。 以顆粒飽滿、色綠棕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