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常識 中醫辨證關鍵是什麼你知道嗎

中醫看病一般都會通過辨證來治療的, 那麼你知道中醫辯證的關鍵是什麼嗎, 中醫辨證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如何通過中醫辨證來治病呢?這些都是中醫辨證常見的問題, 那麼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其實, 中醫辨證的關鍵和基本要求就是我們要明確病變現階段的病位和病性, 這是因為, 病位、病性等辨證要素是需要通過排列組合構成複雜的“證”。

辨病位

辨病位, 即辨別確定病變現階段證候所在的位置。

病位概念有籠統與具體之分。 籠統的病位概念有表(外)、裡(裡)、髒、腑等。 具體的病位概念則可分為空間性病位元和時間(層次)性病位元。

空間性病位有心、肺、腎、三焦(上焦、中焦、下焦), 咽喉、表、半表半裡、肌膚、經脈、胸膈、脈絡等。 時間(層次)性病位元, 如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 這些時間(層次)性病位元隨著病程的階段變化, 而有淺深層次的含義。

認識和掌握每一病位的特定表現, 有利於辨別證候的病位。 每一病位概念各有特定的證候, 如心悸、心痛等為病位在心的主症;新起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脈浮等為表證的特定證候;身熱夜甚、心煩不寐、神昏譫語、斑疹隱隱、舌絳等為營分證的主要表現。

辨病性

辨病性是辨證中最重要的環節, 對任何疾病的辨證都不可缺少。 由於病性的辨別結果,

直接關係到治療方法的確定, 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氣虛則補氣等。

“病性”, 指證候變化的本質屬性, 即病理改變的性質。 病性的概念亦有籠統與具體之分。 籠統的病性概念有虛、實、陰、陽、標、本等。 具體的病性概念主要有:風、寒、暑、濕、食積、氣滯、血瘀、氣虛、氣陷、血虛、陰虛、陽虛等。

每一病性概念都有特定的證候表現。 濕的證候表現是身體困重, 關節肌肉酸痛, 腹脹, 便稀, 舌苔滑膩, 脈濡等;血瘀的證候是固定刺痛拒按, 有包塊, 舌暗有斑點, 脈澀等。

規範證名的構成

在醫學臨床上行, 通用又比較完整、規範的證名, 一般都是通過病位與病性的60項左右辨證要素相互組合構成的哦。

凡規範的證名, 必有病性, 一般應有病位。 如肝膽濕熱證、脾腎陽虛證、心血虛證、肝腎陰虛陽亢證、肺表風寒證等。

一、證素名正而言賅

證, 古為證, 《中華大字典》載“證”的含義有:告、驗、證、諫、則、候、質、病證, 共八項。 在中醫辨證學中就是指證候。 素, 指本來的、原有的, 如素質猶本質, 素性猶本性;帶有根本性質的物質, 如色素、毒素、元素。 證與素合為一詞——證素, 就是證的基本要素, 即辨證所要辨別的本質性內容。 證素一詞, 言簡而意賅, 體現了辨證的實質意義, 證素就是構成證(名)的要素。

二、證素不等於證候

所謂證候, 主要可有兩種理解, 一就是指證, 如證候規範就是指證的規範;一是指證所表現的外候, 《諸病源候論》等所指的候, 就是病證表現, 如病候、證候等。 我們主張從第二說, 證候就是指症狀、舌象、脈象等證的外候。

但是症狀往往指單個的臨床表現, 而證候則是指一組相關的脈症等。 證素是通過對證候的辨識而確定的病變本質, 即證素是對病變本質所作的判斷, 而不是現象。 因此, 證素不是指證候, 但證素的確定, 必須以病理表現為根據, 即以症為據, 從症辨證。

三、證素不等於證名

證素是構成證名的要素。 臨床上常見而規範的證(證名), 都是由病位證素與病性證素相互組合而構成的。 如肝膽濕熱證的病位證素是肝、膽, 病性證素是濕、熱。 因此, 證素雖然是辨證的要素, 但它是具體、基本的診斷單元, 還不等於完整的證名診斷。 一個完整、規範的證名, 一般應當有病位證素、病性證素, 以及必要的病理連接詞, 如壅、束、阻、虧等, 不能只有病性而沒有病位,

更不能只有病位而無病性。

四、證素中為何不講病因

證素的具體內容, 主要包括病位元和病性。 中醫學的辨證是“審症求因”, 是根據證候而審得性質, 所以辨證所確定的病因, 實際上就是病性。 即辨證所確定的病性, 就是病變當前的病因, 病性的概念中包含了病因。 “邪之陰陽, 隨人身之陰陽而變也”(《醫門棒喝·六氣陰陽論》), 證的形成並不是單純由病因決定的, 而是與體質等的關係尤為密切。 所以, 辨證所說的證素, 稱病性比稱病因為好。 若稱病因, 則七情是內因, 辨證就應有相應證素, 而實際上情志刺激主要是始因, 導致氣機的“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恐則氣下”等便是後果, 而陽亢、氣滯、氣不固等方為病性。

五、證素不宜稱病機

《素問·至真要大論》:“帝曰:願聞病機何如?”並強調要“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據此,後人將其總結為“病機十九條”。因而有人認為病性證素當稱病機為妥。其實,病機重在闡釋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機理並揭示其規律,病變的機理複雜,有種種可能,如陰盛陽虛、氣滯血瘀、熱極生風等。證素則是對病理本質所作的判斷,是對當前證候的分析而確定的病理本質,有是症便有該證素,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病機,證素的確定完全以症狀等證候作為依據。證素是結論,病機是機理分析,雖為病之機要,但它畢竟不是對當前證候本質所作的直接判斷。

六、病位證素的必要性

有人主張辨證要素只要病性,因為病性與病機的概念相似,而病位不是病機,因而證素不要提病位。首先,病機應當包括病位,比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就有心、肺、肝、脾、腎、上、下等7條病位概念。其次,臨床辨證不能不辨病位,腎的陰虛抑或心的陰虛、胃火抑或肝火等,其表現有所不同,方藥治療亦有差異,中醫的證名診斷應當有病位。第三,近代研究證候規範的中醫學家都主張辨病位,如方藥中的《辨證論治研究七講》稱第一步為臟腑經絡定位;張震“中醫辨證規範化”提出病位證候,包括心、肝、脾、肺、腎等;柯雪帆《中醫辨證學》第四章為病位辨證。

七、有無必要稱病勢

當代中醫學對於“證”的約定:證是對疾病過程中所處一定(當前)階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勢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朱文鋒曾對病勢有過專門論述,其所研製的“中醫數位辨證機”將氣陷、氣閉、不固、陽亢、陽浮、亡、脫等,在病機上表現出向上、向下、向內、向外等動態之勢的7項證素稱為病勢。因此證素似應分列病勢。但是,從本質上說,病勢仍然可歸屬於病性之列,如氣陷、氣不固一般是氣虛的特殊表現形式,陽浮一般是陽虛的特殊表現形式。同時,許多病性本身都有勢,除上述所列外,如氣滯(鬱結)、血瘀(不暢)、寒(束)、火熱(炎上)、濕(下注)、等,不能說其中沒有勢的含義,“性”與“勢”難絕然區別。因此,可將病勢合於病性之中,而不是病勢與病性並列。

八、病性與病理的概念

有學者認為病性宜稱病理,又有醫家認為稱病理則與西醫病理相同,而中醫病理不如西醫病理清楚,故應當回避病理概念。其實,病理者,病變的道理、原理也,中醫稱病理亦未嘗不可,不能只允許西醫說病理,中醫就不能提。但為了避免一提病理就與西醫的病理解剖連在一起,且氣虛、氣滯之類中醫學的辨證認識,尚難按西醫學的要求拿出相應病理結論,因而許多中醫學家如方藥中、柯雪帆等,都稱之為病性,而不稱病理。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中醫辨證的知識,看完之後,你現在對於中醫辨證的關鍵兩點是不是都清楚了啊,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哦,大家不妨多看看吧,說不定以後能夠幫到你哦。

五、證素不宜稱病機

《素問·至真要大論》:“帝曰:願聞病機何如?”並強調要“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據此,後人將其總結為“病機十九條”。因而有人認為病性證素當稱病機為妥。其實,病機重在闡釋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機理並揭示其規律,病變的機理複雜,有種種可能,如陰盛陽虛、氣滯血瘀、熱極生風等。證素則是對病理本質所作的判斷,是對當前證候的分析而確定的病理本質,有是症便有該證素,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病機,證素的確定完全以症狀等證候作為依據。證素是結論,病機是機理分析,雖為病之機要,但它畢竟不是對當前證候本質所作的直接判斷。

六、病位證素的必要性

有人主張辨證要素只要病性,因為病性與病機的概念相似,而病位不是病機,因而證素不要提病位。首先,病機應當包括病位,比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的“病機十九條”,就有心、肺、肝、脾、腎、上、下等7條病位概念。其次,臨床辨證不能不辨病位,腎的陰虛抑或心的陰虛、胃火抑或肝火等,其表現有所不同,方藥治療亦有差異,中醫的證名診斷應當有病位。第三,近代研究證候規範的中醫學家都主張辨病位,如方藥中的《辨證論治研究七講》稱第一步為臟腑經絡定位;張震“中醫辨證規範化”提出病位證候,包括心、肝、脾、肺、腎等;柯雪帆《中醫辨證學》第四章為病位辨證。

七、有無必要稱病勢

當代中醫學對於“證”的約定:證是對疾病過程中所處一定(當前)階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勢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朱文鋒曾對病勢有過專門論述,其所研製的“中醫數位辨證機”將氣陷、氣閉、不固、陽亢、陽浮、亡、脫等,在病機上表現出向上、向下、向內、向外等動態之勢的7項證素稱為病勢。因此證素似應分列病勢。但是,從本質上說,病勢仍然可歸屬於病性之列,如氣陷、氣不固一般是氣虛的特殊表現形式,陽浮一般是陽虛的特殊表現形式。同時,許多病性本身都有勢,除上述所列外,如氣滯(鬱結)、血瘀(不暢)、寒(束)、火熱(炎上)、濕(下注)、等,不能說其中沒有勢的含義,“性”與“勢”難絕然區別。因此,可將病勢合於病性之中,而不是病勢與病性並列。

八、病性與病理的概念

有學者認為病性宜稱病理,又有醫家認為稱病理則與西醫病理相同,而中醫病理不如西醫病理清楚,故應當回避病理概念。其實,病理者,病變的道理、原理也,中醫稱病理亦未嘗不可,不能只允許西醫說病理,中醫就不能提。但為了避免一提病理就與西醫的病理解剖連在一起,且氣虛、氣滯之類中醫學的辨證認識,尚難按西醫學的要求拿出相應病理結論,因而許多中醫學家如方藥中、柯雪帆等,都稱之為病性,而不稱病理。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中醫辨證的知識,看完之後,你現在對於中醫辨證的關鍵兩點是不是都清楚了啊,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哦,大家不妨多看看吧,說不定以後能夠幫到你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