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痿病的病因與診斷

一、病因病機

痿病的病因很廣泛, 外感、內傷均可導致痿病。 正如《證治準繩·痿》所說:“五勞五志六淫盡得成五臟之熱以為痿也。 ”痿病的發生有如下病機:

1、肺熱津傷, 津液不布感受溫熱毒邪, 高熱不退, 或病後餘熱燔灼, 傷津耗氣, 皆令“肺熱葉焦”, 不能布送津液以潤澤五臟, 遂成四肢肌肉筋脈失養, 痿弱不用。 此即《素問·痿論》“五臟因肺熱葉焦, 發為痿蹵”之謂也。

2、濕熱浸淫, 氣血不運外感濕熱之邪, 或久居濕地, 冒受雨露, 感受寒濕之邪鬱遏化熱, 或飲食不節, 生冷肥甘太過, 損傷脾胃, 脾不能運化水濕而內生濕熱, 若濕熱未及清除,

濡滯肌肉, 浸淫經脈, 氣血不運, 肌肉筋脈失養而發為痿病。 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濕熱不攘, 大筋軟弱, 小筋弛長, 軟短為拘, 弛長為痿”之義。

3、脾胃受損, 精血不足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五臟六腑, 四肢百骸賴以溫煦滋養。 若素體虛弱, 久病成虛, 或飲食不節, 脾胃受損, 脾胃既不能運化水穀以化生氣血而精血不足, 也不能轉輸精微, 五臟失其潤養, 筋脈失其滋煦, 故發為痿病。 正如《醫宗必讀·痿》所雲:“陽明者胃也, 主納水穀, 化精微以滋養表裡, 故為五臟六腑之海, 而下潤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明虛則血氣少, 不能潤養宗筋, 故弛縱, 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 故足痿不用”。

4、肝腎虧損, 髓枯筋痿素體肝腎虧虛;或因房色太過,

乘醉人房, 精損難複;或因勞役太過而致肝腎虧損;或五志失調, 火起於內, 耗灼精血, 均可致肝腎虧損。 肝血不足, 腎精虧虛, 肝不主筋, 腎不主骨, 髓枯筋痿, 肌肉也隨之不用, 發為痿病。 另外, 也有因實致虛者, 如濕熱留滯不化, 下注於肝腎, 久則亦能損傷, 導致筋骨失養。 《脾胃論·脾胃虛弱隨時為病隨病制方》:“夫痿者, 濕熱乘腎肝也, 當急去之, 不然則下焦元氣竭盡而成軟癱”, 恤指這種情況。

由上可知, 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內傷。 病位雖在肌肉筋脈, 但關乎五臟, 尤以肝腎肺胃最為密切, 因肝藏血主筋, 腎藏精生髓, 津生於胃, 肺通調布散津液, 故《臨證指南醫案·痿》強調本病為“肝腎肺胃四經之病”。 其病機則為熱傷肺津, 津液不布;濕熱浸淫經絡,

氣血不運;脾胃受損, 氣血精微生化不足;肝腎虧損, 髓枯筋痿。 而且這些病機常可互相傳變, 如肺熱葉焦, 津失敷布, 則五臟失濡, 內熱互起;腎水不虧, 水不制火, 則火灼肺金, 導致肺熱津傷;脾虛與濕熱更是互為因果, 濕熱亦能下注於肝腎, 傷及肝腎之陰。 歸根結底, 痿病是由五臟內傷, 精血受損, 肌肉筋脈失于滋養所致。 故其病理性質有虛有實, 一般是熱證、虛證居多, 虛實夾雜者亦不少見。 熱證以虛熱為多, 濕熱為患則屬實;虛證為精血虧虛, 亦有氣虛者;因虛不運, 痰濕、死血、濕熱、濕邪、積滯等, 都可兼夾發生。 故《證治匯補·痿必》說:“內熱成痿, 此論病之本也, 若有感發, 必因所挾而致。 ”

二、診斷

1、以下肢或上肢、一側或雙側肢體筋脈弛緩,

痿軟無力, 甚至肌肉萎縮、癱瘓為主症。

2、緩慢起病, 或急性發作者。

3、具有感受外邪與內傷積損的病因, 或有反復發作史者。

4、西醫學神經系統檢查肌力降低, 肌萎縮, 或肌電圖、肌活檢與酶學檢查, 符合神經、肌肉系統相關疾病診斷者。

三、鑒別診斷

1、痹病久病痹病, 也有肌肉消瘦者, 與本病相似, 但均有關節、肢體疼痛, 與本病力弱不痛有根本的區別。

2、風痱風痱以步履不正, 手足笨拙, 動作不准, 廢而不用為主症, 常伴有舌體病變, 言語不利;而痿病則以力弱, 肌肉萎縮為主症, 兩者有所區別。 兩者均可隱襲起病, 病久也可痿痱並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