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濕熱伏於肺胃型伏暑

證候表現:伏暑惡寒發熱, 乍有乍無, 或輕或重, 如瘧非瘧, 舌白脈大。

病因病機:凡伏暑濕, 亦有輕重之分。 其重者, 勢難延緩, 乘時竊發;其輕者, 直至露冷氣肅, 金飆颯爽, 陽氣漸收, 腠理漸閉, 所伏之邪, 遂無隙可容, 然後發出。 其見症, 如瘧非瘧, 或有微寒, 或單發熱, 但無六經之可辨, 無表裡之可分。 其舌白, 其脈大者, 正虛濕盛也明矣。 此暑必挾濕, 薰蒸粘膩之邪, 伏於肺胃。

處方:故用溫膽湯通胃腑, 加杏仁、通草清肺泄濕, 黃芩、青蒿清氣泄肝, 則邪可盡解也。 宜用溫膽東加杏仁、通草、青蒿、黃芩等味。

治則治法:若不從中驅泄,

必致變成瘧患。 通胃泄邪也。

預後:若不從中驅泄, 必致變成瘧患。

出處:《六因條辨》·卷中(卷)·伏暑條辨二十八條(篇)

原文:伏暑條辨第六伏暑惡寒發熱, 乍有乍無, 或輕或重, 如瘧非瘧, 舌白脈大, 此暑必挾濕, 薰蒸粘膩之邪, 伏於肺胃。 宜用溫膽東加杏仁、通草、青蒿、黃芩等味, 通胃泄邪也。 凡伏暑濕, 亦有輕重之分。 其重者, 勢難延緩, 乘時竊發;其輕者, 直至露冷氣肅, 金飆颯爽, 陽氣漸收, 腠理漸閉, 所伏之邪, 遂無隙可容, 然後發出。 其見症, 如瘧非瘧, 或有微寒, 或單發熱, 但無六經之可辨, 無表裡之可分。 其舌白, 其脈大者, 正虛濕盛也明矣。 若不從中驅泄, 必致變成瘧患。 故用溫膽湯通胃腑, 加杏仁、通草清肺泄濕, 黃芩、青蒿清氣泄肝, 則邪可盡解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