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脾腎陽虛吃什麼食物?脾腎陽虛容易出現便秘、腹瀉、大腸功能失調、潰瘍性結腸炎等症狀, 因此, 脾腎陽虛需要進行治療和調理, 尤其是飲食上的調理, 那麼, 脾腎陽虛吃什麼食物好呢?下面為您推薦多種有益食物, 來看看吧。脾腎陽虛的症狀表現:
脾腎陽虛症是由於素體陽氣虛, 或年老體弱, 陽氣不足, 或脾陽虛日久, 波及腎陽, 導致脾、腎陽氣均不足的病症。 脾虛陽氣不足, 多引起大腸功能失調, 表現為或腹瀉, 或便秘。 吸收不良綜合症、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常出現或伴有此症。
枸杞子
枸杞子性平, 味甘, 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 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 食之最宜。 如《本草通玄》記載:“枸杞子, 補腎益精, 水旺則骨強, 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 ”《本草經疏》中也說:“枸杞子, 為肝腎真陰不足, 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 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 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
芝麻
芝麻甘平, 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 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 氣味和平, 不寒不熱, 補肝腎之佳穀也。 ”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 頭昏耳鳴, 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 大便燥結者, 最宜食之。
粟米
粟米又稱穀子、稞子。 能補益腎氣, 溫, 味甘, 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 更有補腎壯腰之功, 對腎虛腰痛者,
豇豆
豇豆又稱飯豆、長豆。 性平, 味甘, 能補腎健脾, 除脾虛者宜食外, 腎虛之人也宜食用, 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 或小便頻數, 婦女白帶, 食之最宜。 《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 補腎健胃, 生精髓。 ”對腎虛小便頻數者亦宜。
狗肉
狗肉性溫, 味鹹, 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 還能溫腎助陽, 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 食之最宜。 《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 壯陽, 暖腰膝, 補虛勞, 益氣功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 下元虛人, 食之最宜。 “下元虛者, 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羊骨
羊骨性溫, 味甘, 能補腎強筋骨。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 通督脈, 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 腎虛不能攝精, 白濁。 “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 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 捶碎煮爛, 空腹食之。 “對腎虛勞損, 腰膝無力怕冷, 筋骨攣痛者, 最宜食之。
淡菜
淡菜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 《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 益血填精“。 《本草匯言》亦雲:”淡菜, 補虛養腎之藥也, 此物本屬介類, 氣味甘美而淡, 性本清涼, 善治腎虛有熱。 “所以, 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 食之最宜。
鱸魚
鱸魚又稱花鱸、鱸子魚。 性平, 味甘, 既能補脾胃, 又可補肝腎, 益筋骨。 《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 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 腎主骨, 肝主筋, 滋味屬陰,
海參
海參可補腎益精、滋陰壯陽。 富含碘、鋅等微量元素。 能參與調節代謝, 降低血脂。 所含的粘蛋白質及其它多糖成分有降脂抗凝、促進造血功能、延緩衰老、滋養肌膚、修補組織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