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芪的食用方法 黃芪食療附方

導語:黃芪的食用方法。 黃芪來源於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 清朝繡宮內稱其為“補氣諸藥之最”, 民間也流傳著“常喝黃芪湯, 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 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 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藥, 人參偏重於大補元氣, 回陽救逆, 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 效果較好。 那黃芪應該怎麼食用呢?黃芪的食用方法。

黃芪的食用方法:

1、黃芪建中湯:黃芪15克, 大棗10個, 白芍15克, 桂枝、生薑、甘草各10克, 飴糖50克。 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 入飴糖待溶化後飲用。

源于《金匱要略》。

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 桂枝、生薑溫陽散寒, 白芍緩急止痛, 飴糖補脾緩急。 用於氣虛裡寒, 腹中拘急疼痛, 喜溫慰, 自汗, 脈虛。

2、黃芪補肺飲:黃芪30克, 麥冬15克, 五味子、烏梅各6克。 煎水取汁, 以蜂蜜調味。

本方以黃芪補肺益氣、固表, 以五味子補腎斂肺, 烏梅助五味子斂肺止咳, 麥冬養陰潤肺。 用於氣虛陰傷, 自汗口渴, 咳嗽久不止。

3、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30克, 赤芍、桂枝各15克, 生薑10克, 大棗10個, 煎湯飲。

源于《金匱要略》。 本方重用黃芪補氣, 並鼓舞氣血運行, 以赤芍活血行滯, 桂枝溫通血脈。 用於氣虛血滯, 肌膚麻木, 或肢體疼痛, 或半身不遂。

4、當歸黃芪烏雞湯:烏雞肉250克洗淨, 切塊, 當歸15克、黃芪20克洗淨, 一齊置瓦鍋內, 加水適量, 文火煮熟。

調味服食。 功效:氣血雙補, 固腎調精。 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 症見經期不准, 經量少而色淡, 神疲氣短, 多夢失眠, 頭昏腰酸, 面色蒼白等。

5、參芪大棗粥:黃芪15g, 黨參10g, 大棗30g, 粳米100g。 黃芪、黨參煎水取汁, 與後二者一同煮粥食。

本方以黃芪、黨參補脾益氣, 用大棗協同奏效。 用於脾虛氣弱, 體倦乏力, 自汗, 飲食減少, 或易於感冒。

6、芪苓鯉魚湯:黃芪50g, 茯苓30g, 鯉魚1尾。 鯉魚洗淨, 黃芪、茯苓以紗布包紮, 加水同煮, 以生薑、鹽調味。 飲湯吃魚。

本方以黃芪補脾益氣、利尿消腫, 茯苓利濕補脾, 鯉魚滋養補脾、利濕。 用於脾氣虛弱, 水腫, 小便不利, 或有蛋白尿;亦用於老人體虛氣弱, 小便點滴不暢。

7、黃芪山地粥:黃芪30g, 山藥100g, 生地黃15g。 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 山藥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

頻頻撒入山藥粉, 攪勻, 煮成粥食。

本方黃芪、山藥補氣益脾, 生地黃養陰清熱;三者均能降血糖。 用於糖尿病, 氣虛陰虧, 口渴口幹, 尿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