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式太極拳 學習楊式太極拳如何理解松

楊式太極拳, 與其他太極拳流派一樣非常注重對“松”字的理解和運用, “松”在太極拳的學習中是經常被談及的話題,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談一談楊式太極拳是如何理解“松”的, 相信通過以下文章大家會有所理解和提高的。

想要理解“松”字, 我們先從以下典故說起。

楊式太極泰斗楊澄甫先生曰:“一個松字, 最為難能, 如果真能松淨, 餘者未事耳!” 楊式太極名家鄭曼青先生說:“第一就是太極拳講‘松’。 這個‘松’字, 我學太極拳五十年了, 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 為什麼松有這麼大的好處?當時只曉得講松、松、松,

但究竟什麼叫做松;怎麼能松得很乾淨, 這句話很難講明白。

前年悟通這個道理, 我才想到我老師澄甫先生所講的。 他不大會講話。 一天到晚坐在哪兒, 可以不發一言, 不問他他絕不講話;但這個‘松’字, 每天總要講個幾百回, 我甚至連耳朵都灌滿了。 他還講了一句話, 更是奇怪, 就是‘不跟你講這句話, 你三輩子學不到的’, 我就懷疑, 難道講一個‘松’字, 我就三輩子學不到嗎?現在想起來, 不但三輩子, 也許六輩子還學不到”。

所以說, 太極拳的學習還在於一個悟性, 我們要多思考, 才能有所得。

楊式太極技擊名家楊少候先生說:“不是把對方打出去的,而是把對方松出去的”, 楊式太極名家李雅軒先生說:“打人不入內, 是松的功夫不夠, 尚未松淨,

還有拘滯之力牽制”。 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比較長勁和短勁的發放, 便可感受到松的品質了。

練過三、五年太極拳的愛好者, 以腰腿的力量, 用長勁不難把一個門外彪形大漢發出二、三米之遠。 但即便是十年以上拳齡的愛好者, 有相當部分人發起短勁來, 卻發不出短勁的效果, 找不到短勁的感覺。

比如給對方使一個似乎不用多大力氣的推按短勁, 對方感覺是受擊部位表層有些疼痛, 而不是透內入裡, 震擊內臟的難受之痛。 若松松的落擊對方手之小臂, 則對方應痛徹臂骨, 如同鐵棒敲擊的感覺。

這也是太極拳內勁的發勁技巧所在。

發不好短勁的原因何在?多是發短勁時胸、肩、肘、腕、手指等部位不夠鬆軟, 有些僵硬, 有些本能無意的緊張,

但他眼下做不好, 正所謂修煉未到火候, 真拿不出具有威懾力的短勁。

上述驗證, 筆者和自己的學生們曾有感受。 松淨是太極拳的靈魂, 是有著重要拳理和核心拳法。 兩臂松、胸松、腹松、腰松、胯松, 全身無處不松淨。

太極拳的功夫、從某個角度講, 也可以說是松的功夫。 中定勁、松彈勁、松沉勁、輕靈勁、虛無勁等等都須從“松”中求得。 從字眼上看, “松”的大道理似乎不難理解, 當你在打坐或站樁時進入松靜狀態也許不難。

但你想在行功走架和對練競技的運動中, 保持一種良好的放鬆狀態, 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至到的。

在練拳架, 揉推手、拆散手時做到松乃至做好松, 即使對於有些打了幾十年太極拳的老練家來, 說還真的不容易呢!筆者曾拜訪了一些名師大家,

亦與一些推手大賽獎牌得主切磋交流, 感到事實確是如此。

何謂松? 松是指修為的方法, 是謂身心於規矩之中的自然放鬆。 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 去掉僵勁。 要按照規矩用勁, 以意貫注於動作過程之中。

練拳的松, 關節是開啟的, 肌肉軟組織是舒展的, 皮膚的毛孔隨呼吸和動作的開展而開放, 精神是安逸的。

有些人練松不成變為懈, 懈的關節是閉合的, 肌肉軟組織是萎縮的, 皮膚腠理(腠理一詞源于傳統中醫之辭, 它指皮膚的紋理和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緊張, 精神萎靡不振。 懈是人之自然本能, 其表現是上下攤成一堆。

腰懈則身癱, 胯懈則身傾, 膝懈則立不定等。 如何做到松而不懈,

這是練功的關鍵。 練松並不是一點力氣都不用, 試想一點力氣都不用了, 還能走架和推手嗎?所以說身體的放鬆, 實質上是在意識的控制下, 儘量少用拙力。

在一個動作過程中, 如果只用一分的力量就夠的話, 就決不用一分半的力量, 這就是太極拳巧勁省力的學問。

放鬆其實只是一種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徑, 並非最終目的, 而是達到目的的必要手段。 那最終目的是什麼呢?簡單的說, 那就在這個松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內氣和不斷增長靈性。

通過放鬆結合其他多方面的訓練, 而鍛煉出一種剛柔相濟的、輕沉兼備的、松活彈抖的螺旋式的整體勁。 要想練好太極拳, 就必須深刻地理解放鬆用意的重要性, 要體悟“松為太極拳術之靈魂”這句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