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氣喘, 喉間哮鳴, 咳嗽痰黏、色黃、難咯, 胸悶, 噴嚏, 鼻塞, 流清涕, 惡寒, 發熱, 面色紅赤, 夜臥不安, 無汗, 口渴, 小便黃赤, 大便幹, 咽紅, 舌質紅, 苔薄白或黃, 脈浮緊或滑數, 指紋浮紅或沉紫。
治則治法:解表清裡, 止咳定喘。
方藥:大青龍湯(《傷寒論》)加減。 麻黃(炙)、桂枝、白芍、細辛、五味子、法半夏、石膏、黃芩、葶藶子、紫蘇子、野菊花、炙甘草等。 加減:熱重者, 加梔子、魚腥草、虎杖;咳嗽重者, 加桑白皮、前胡、紫菀;喘促甚者, 加射干、桑白皮;痰熱重者, 加地龍、黛蛤散、竹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