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過敏性紫瘢

在春夏季節, 蚊蟲過多, 寶寶的皮膚嬌嫩, 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各種皮膚疾病, 小兒過敏性紫瘢就是一種危害寶寶健康的皮膚疾病。 那麼小兒過敏性紫瘢的症狀是什麼呢?小兒過敏性紫瘢如何治療呢?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病因

各種致敏因素, 包括感染(細菌, 病毒、特別是柯薩奇B型病毒, 寄生蟲等), 食物(牛奶、雞蛋、魚蝦等), 藥物(抗生素, 磺胺類, 解熱鎮痛劑, 鎮靜止驚藥等), 花粉, 蟲咬, 預防接種等使具有敏感素質的機體發生變態反應, 產生自身抗原, 繼而產生相應抗體, 形成抗原抗體人複合物, 沉著於全身的小血管壁,

引起血管炎為主的病理改變。 因此本病屬自身免疫性疾病。

症狀

皮膚症狀

皮疹是本病主要的表現, 多見於下肢遠端, 踝關節周圍密集。 其次於臀部及上肢, 也可發生於面部, 軀幹部罕見。 皮疹的形態、色澤可有不同。 初起為小型蕁麻疹或粉紅色斑丘疹, 壓之褪色。 繼而色澤加深, 形成紅斑。 紅斑中心發生點狀出血, 顏色由粉紅色漸變成暗紫色, 即為紫癜。 紫癜可融合成片。 最後色澤變為棕色而消退, 不留痕跡。 此外, 尚有多形紅斑和結節性紅斑。 血管神經性水腫可見於頭部、眼瞼、唇部、手足腎及會陰部。 有時腫脹處可有壓痛。

消化道症狀

比較常見, 可見於三分這二的患兒, 臨床稱為腹型。 最常見者為腹痛, 多為嚴重絞痛,

發生于臍周, 也可見於其他部位, 四分之三的患兒可有壓痛。 同時可瘵嘔吐。 繼而可見血便, 嚴重者為血水樣大使。 吐血少見。 常易誤診為急腹瀉, 特別在出現皮疹以前時, 為此而行剖腹檢查者不在少數。 少數患者可併發腸套疊, 偶見發生腸梗阻、穿孔、及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

關節症狀

約半數患兒可有多發症、遊走性關節痛或關節炎, 以下肢關節多見。 關節周圍有皮疹者腫瘤更為明顯。 臨床稱為“關節型”。 關節腔積液多呈漿液性。 關節症狀多在數日內消失, 不遺留變形。

腎臟症狀

約有三分之一患兒發生腎炎, 年齡越小發生者越多, 可為肉眼血尿或顯微鏡下血尿。 一般出現於紫癜後2~4周, 也可出現於皮疹消退後或疾病靜止期。

臨床稱為“腎型”。 病情輕重不等, 輕者居多, 重症可發生腎功能減退、氮質血症和高血壓腦病。 少數病例血尿、蛋白尿或高血壓可持續2年以上。

其他症狀

混合型病例可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如昏迷, 視神經炎, 蛛網膜下腔出血, 格林巴厘綜合征, 個別發生肢體抽搐。 75%患兒有腦電圖異常, 腦電圖在6~20個月恢復正常。 重症病例可因心肌缺氧、缺血引起心電圖暫時性異常。 偶見併發急性胰腺炎睾丸炎及肺出血的報導。

病理改變

無菌性血管炎為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 除毛細血管外, 也可累及小動脈和小靜脈。 皮膚損傷主要見於真皮血管, 可有急性炎症反應, 血管周圍見中性粒細胞及嗜酸細胞浸潤。

治療

一般療法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

飲食宜用免蛋白、少渣半流, 有消化道出血者如, 腹痛輕、大使潛血陽性可用流食, 腹痛重, 有肉眼血便者, 應禁食。 發病前如有細菌感染, 應用青黴素治療10天。 注意尋找和避免過敏原。 學齡兒童如有胃腸道或腎炎症狀者, 待症狀消失後3個月複學。

激素療法

一般病例無須用激素治療, 激素對紫癜效果不佳。 有消化道出血者, 可用氫化可的松5~10mg/kg·d靜點, 症狀消失後可改用強的松口服, 總療程為2~3周。 對於腎臟病變, 激素無顯著療效, 可試用免疫抑制劑, 環磷醯胺或硫唑嘌噙。 有人採用甲基強的松龍衝擊療法, 每次30mg/kg, 於1小時內靜脈滴入, 隔日1次, 6次為一療程, 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結語:寶寶的皮膚嬌嫩, 且抵抗力很低, 在春夏這種蚊蟲較多的季節,

很容易就引起皮膚過敏, 小兒過敏性紫瘢就是其中的一種。 今天和大家介紹了小兒過敏性紫瘢的相關內容, 希望能夠説明到大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