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 肝硬化腹水屬於“鼓脹”、“水鼓”範疇, 其主要發病的機理與飲食、情志、黃疸積聚等有關。
1.飲食不節 如果嗜酒無度、飲食無節制, 損傷脾胃, 脾虛運化失常, 濕濁蘊聚中焦壅阻氣機, 肝失條達, 氣血鬱滯, 脾虛愈甚, 氣不化水, 進而波及於腎, 腎司開闔, 腎虛開闔不利, 水濁漸積漸多, 終成水腫。 也就是說, 過量飲酒, 暴飲暴食會損傷脾胃, 濕濁聚集在肝、脾等臟器, 失去運化水濕的能力, 逐漸損傷腎, 導致腎虛。 腎虛則排水不利而引起水腫。
2.情志所傷 情志不暢, 氣機失于條達, 以致肝氣鬱結, 久則氣滯血瘀, 橫逆而犯脾胃,
3.黃疸、積聚 病延日久, 導致肝、脾腎功能失調, 氣血運行不暢, 水濕不化, 聚而成水。 這方面指出了肝硬化病程較長, 造成了肝、脾、腎的嚴重損傷, 則腹水的出現在所難免。
總之, 形成腹水的主要原因是久病體虛, 正不勝邪而致水濕停留。 雖然中醫和西醫診斷和治療方法不同, 但並沒有矛盾衝突。 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腹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