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肝臟一直是我們日常的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因為這類食物的營養豐富,而且常常食用還對我們有很好的補氣血和明目的作用,那麼動物肝臟吃多了好不好?動物肝臟雖好但不宜多吃,一般一周吃2~3次,每次吃50克左右。
1、攝入膽固醇過量總體而言,肝臟中的膽固醇含量都比較高,其中羊肝、雞肝、鴨肝的膽固醇最多,而鵝肝和豬肝略少一些。 動物肝臟含有的膽固醇較高。 如果一次食用過多,攝入的膽固醇就會過量,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應少食動物肝臟。
每100克豬肝中含膽固醇達400毫克以上,而一個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不宜超過300毫克,如超過正常食用膽固醇的數量,可導致動脈硬化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尤以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應重視。 因此,食用豬肝宜適量,不要食用過多。
2、導致維生素A、D中毒如果過量食用動物肝臟,可能會造成維生素A、D在體內堆積,導致維生素A、D中毒,尤其是野生動物的肝臟維生素A、D的含量更多。
每100克豬肝中含維生素A約8700國際單位,成人每天需要量為2200國際單位,如大量食用豬肝,會因體內維生素A含量過多,造成無法由腎臟排泄而出現中毒現象。
中毒時可致噁心、嘔吐、頭痛、嗜睡、視象模糊等,久之能導致骨質疏鬆、皮疹、毛髮乾枯等症狀,而且對肝臟也有一定的損害作用。
動物肝臟也屬高嘌呤食物,而痛風的發病原因是因為體內嘌呤代謝異常,即產生過多或排出過少,而使血中嘌呤的代謝產物尿酸水準升高,沉積在關節,發作痛風性關節炎。 但並不是所有人吃了動物肝臟後都易患痛風,是否需控制動物肝臟的攝入因人而異。
如果是已經確診為痛風或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則應嚴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一般控制在每天150克以下;若不是痛風病人,但已有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這樣痛風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則為防止血尿酸升高,也應該適當控制高嘌呤食物即動物內臟(肝臟)的攝入。
根據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將食物分為高嘌呤(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大於150毫克),中嘌呤(每100克食物含嘌呤25-150毫克),低嘌呤(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於25毫克)。
二、吃動物肝臟的禁忌
1、與維生素C同服。 維生素C易被氧化破壞,尤其是遇到某些微量元素時氧化更為迅速。 豬肝中銅元素含量較高,它可與維生素C結合,使維生素C失去原來的功能。
2、不排毒就食用。 豬肝是豬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各種有毒代謝產物和飼料中的某些有毒物質,都會留在豬肝內,並經它解毒後進入腎臟,再通過小便排出體外。 豬肝中含有毒素的血液是分散存於數以萬計的豬肝竇中的,因此買回來的豬肝應用自來水沖洗10分鐘,再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才可食用。
3、與酶製劑同服。 常見的酶製劑有胃蛋白酶、胰酶、澱粉酶、多酶片等,豬肝中的銅可與酶蛋白質、氨基酸分子的酸性基因形成沉澱物,影響藥效。 因此,吃豬肝時不能服用酶製劑藥類。
4、炒得過嫩。 豬肝加熱過短,不能殺死豬肝中的某些病菌和寄生蟲卵,因此,吃豬肝不能炒得過嫩。
5、吃肝不考慮安全性。 由於肝臟是動物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容易聚集毒素,所以吃肝要考慮安全性。 一般來說,大型動物,如牛、羊等,生長時期更長,因此肝臟中積累的毒素較多,尤其是牛肝要少吃。 另外,大規模養殖,且容易生病的動物也要少吃其肝臟,比如雞。 因此,相對來說,鴨肝和豬肝的安全性稍高一些。
養生之道網提醒,動物內臟膽固醇的含量比較高,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及血脂高的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