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體征
1.胃腸道症狀 便意頻繁, 每次糞量不多並有裡急後重感者, 病變多在直腸或乙狀結腸;小腸病變則無裡急後重感。 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 排便後腹痛可減輕者, 往往為乙狀結腸或直腸病變。 小腸病變腹瀉, 疼痛多在臍周, 排便後疼痛多不緩解。 分泌性腹瀉往往無腹痛症狀。
2.腹瀉次數及糞便性狀 急性腹瀉每天排便可達10次以上, 糞便多稀薄, 如為細菌感染(細菌性痢疾)常帶血及膿液。 如為糖稀或果醬樣糞便, 提示可能是阿米巴痢疾。 稀薄水樣便常見於食物中毒。 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排出洗肉水樣血便,
食療方
脾胃陽虛, 受冷易腹瀉
脾胃陽虛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所謂"脾胃陽虛", 在中醫的描述為:"腹脹滿冷痛, 喜熱飲, 喜暖喜按, 嘔吐清水, 食少便溏, 氣短無力, 舌淡, 苔白滑, 脈沉細"。 通俗地講, 就是吃東西比較容易腹瀉, 腹漲, 尤其吃冷東西時, 有時還會回清水, 反胃作嘔。 特別在冬季, 這種身體現象會非常明顯。
1.對付"胃寒":胡椒入菜
對這種體質的人, 有個很簡單的方法。 陳瑞芳建議他們做菜, 煮湯煮粥時, 加入少量胡椒、乾薑、陳皮。 這幾樣食物性平辛溫, 正能怯寒邪, 保胃氣。 這個方法不止適用於冬季, 對於脾胃陽虛的人, 一年四季的飲食都可以堅持。
2.對付反胃:口含生薑
中醫有雲:"生薑為嘔家聖藥"。 陳瑞芳介紹,
3.多喝熱粥
最好的養生方法是喝熱粥。
粥的主要原料多為粳米、小米或糯米, 它們不但含有豐富養分。 且分析食物特性:大米、小米、薏米性味甘平有和胃氣、補脾虛的功效, 因而, 冬日食大米粥非常有益。
在熬制的過程中, 可以在粥中配以各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輔料, 如蓮子、淮山、枸杞、紅棗、芡實等, 對抗胃寒的作用也更加顯著。
飲食保健
腹瀉嚴重者早期禁食給腸道適當的調整時間, 緩解期可食用少油膩、少渣、高蛋白、高熱能、高維生素的半流質食物, 如細軟少油的米湯、稀粥、面以及淡茶水、果汁等。
不能吃什麼?
1、少吃甜食:因糖類易發酵和脹氣。
2、 儘量減少吃蔬菜:許多新鮮蔬菜如小白菜、韭菜、菠菜、捲心菜等均含有亞硝酸鹽或硝酸鹽, 一般情況下這些蔬菜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 但當人處於腹瀉、消化功能失調, 或胃酸過低時, 腸內硝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 此時食入上述蔬菜, 即使蔬菜非常新鮮, 也會導致中毒而引起腸原性紫紺。
3、 生冷的水果:如芭樂、梨、鳳梨、楊桃、柿餅等生冷瓜果。
4、 經油煎、油炸的食物:肉類、蛋、火腿、香腸、醃肥肉。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知道了關於腹瀉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