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
健脾祛濕是初夏老年人養生的一個重點, 那麼老年人健脾祛濕食譜有哪些, 怎麼做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了9款最常見的老年人健脾祛濕食譜及其做法, 看看吧。1、蘋果枸杞紅糖小米粥
蘋果1個、小米50g、紅糖適量、枸杞適量。
準備好小米枸杞紅糖蘋果。 將小米用清水清洗乾淨。 蘋果去皮切成塊。 將小米和蘋果再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湯鍋中, 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20分鐘。 加入枸杞和紅糖。 繼續小火煮至10分鐘即可。
2、紅豆蓮藕湯
蓮藕1節、紅豆100g、清水適量。
將紅豆洗淨, 用清水浸四十分鐘。 蓮藕洗淨,
3、鴨架冬瓜粉絲湯
鴨架500g、鹽適量、八角適量、薑片適量、料酒適量、冬瓜適量、清水適量、蔥末適量、粉絲適量。
將鴨架上所有的鴨皮去掉, 屁股那裡多切掉一些, 剁成塊備用。 冬瓜切片, 切點薑片, 準備兩個大料。 取砂鍋燒開一鍋水, 加入薑片和大料。 加適量料酒。 再次燒開以後加入剁好的鴨架塊蓋蓋子燉煮50分鐘。 50分後加入冬瓜片。 加入清洗過的粉絲煮2分鐘。 最後加入適量鹽燒開就可以了, 盛入碗中撒點蔥末。
4、紅豆花生米鳳爪湯
紅豆50g、花生米50g、雞爪300g、鹽適量、豬龍骨適量、生薑適量、八角適量。
紅豆、花生米、雞爪、豬龍骨, 紅豆與花生米提前泡發。 將雞爪剪去腳趾甲, 與龍骨一起放入湯鍋, 加適量清水, 生薑一塊、八角一個, 將水煮開。 撈出雞爪與龍骨, 用清水洗淨浮沫, 棄生薑、八角不用。 將洗淨的雞爪、龍骨放入高壓鍋。 倒入紅豆及花生米, 加適量清水, 加蓋, 大火燒開, 轉小火燉25分鐘, 開蓋, 加適量食鹽。
5、燕麥蜜豆荷包蛋
燕麥片20g、蜜豆適量、雞蛋適量、牛奶適量。
取一個砂鍋(保溫性能好), 普通鍋子也行, 稍多放點水, 燒開。 水燒開後, 關火, 將雞蛋打入鍋內。 水沸的時候別打雞蛋, 沸騰的水花容易將雞蛋沖散。 將蓋子蓋上, 燜5分鐘左右。 牛奶煮沸, 立即關火。 倒入蜜豆, 攪拌均勻, 即食燕麥片倒入碗底,
6、茅根馬蹄竹蔗糖水
茅根1紮, 竹蔗4串, 馬蹄250克, 粉葛250克。
茅根洗淨, 繞成一紮, 馬蹄洗淨, 去皮, 竹蔗洗淨, 每小根切成4份, 粉葛洗淨, 去皮, 切塊, 所有材料放入鍋內, 加適量水煮沸, 改小火煲2小時即可。
7、木瓜銀耳薏米羹
木瓜半個, 薏米50克, 幹銀耳5克。
薏米洗淨, 用清水浸泡2小時。 幹銀耳清水泡發後清洗乾淨, 去掉根部, 撕成小朵。 木瓜去皮去籽切成滾刀塊。 將泡好的薏米和銀耳放入砂鍋中,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 至薏米銀耳軟爛。 然後將切塊的木瓜放入, 繼續燉15分鐘即可。
8、烏豆煲鯽魚湯
鯽魚1條, 烏豆2兩, 眉豆2兩, 花生2兩, 陳皮1片。
烏豆、眉豆、花生洗淨, 預先浸隔夜, 去水備用。 鯽魚去髒去鱗洗淨。
9、綿茵陳煲鯽魚湯
白鯽魚一尾, 綿茵陳2兩(略沖洗), (可另加葛花少許), 蜜棗3個, 薑2片。
白鯽魚宰好洗淨, 吸幹水份, 用油煎至兩面焦黃。 湯鍋注滿熱水, 與其他材料同放入, 大火煮開15分鐘, 轉中火煲兩小時, 調味即可。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老年人健脾祛濕食譜, 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脫肛又稱直腸脫垂, 是指肛管、直腸黏膜、直腸全層甚至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元, 脫出或不脫出肛外的一種疾病。 那麼老年人經常脫肛是怎麼回事, 該怎麼辦呢, 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 看看吧。老年人脫肛的五大症狀
1、脫出
這是肛門直腸脫垂的主要症狀, 初期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 便後自行復位。 隨著病情的進展, 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 日久失治, 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突出, 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 而且不易重定, 需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 方能復位。 [1]
2、出血
一般無出血症狀, 偶爾大便乾燥時, 擦傷粘膜有滴血, 糞便帶血或手紙拭擦時有血, 但出血量較少。
3、濕潤
部分病人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 收縮無力, 常有粘液自肛內溢出, 以致有濕潤感。 或因其脫出, 沒有及時復位, 直腸粘膜充血、水腫或糜爛, 粘液刺激肛周皮膚而導致搔癢。
4、墜脹
由於粘膜下脫, 導致直腸或結腸套疊, 壓迫肛門部, 產生墜脹, 有的還覺得怎麼樣股部和腰骶部瘓脹。
5、嵌頓
大便時,肛門直腸脫出未能及時復位,時間稍長,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因而產生炎症腫脹,並引發嵌頓。這時,粘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發生表淺粘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病人症狀亦隨之由局部反響進展到全身,發生體溫上升,食欲減退,小便障礙,大便於結,疼痛墜脹加劇,坐臥不安,甚者發生腸阻塞症狀。
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
1、熏洗
可選用苦參東加石榴皮、明礬、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用蛇床子、明礬、烏梅、槐花、地榆、防風、蔥葉煎湯,先熏後洗,每日2次。
2、敷藥
可用馬勃,木賊燒灰存性,共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將藥末撒布患處,使之還納復位。
3、回復
直腸脫出後,須立即回復。如脫出時間較長,局部充血腫脹,則回復困難。施術時取側臥位,粘膜塗以潤滑劑,將脫出部分緩慢推入。再將食指伸入肛門內,檢查是否推到括約肌上方。如因疼痛。回復困難,可在局麻下進行。術後病人應臥床休息2~3日,使其不再脫出。
4、注射
將藥物注射於直腸粘膜下層,使粘膜與肌層粘連。注射到直腸周圍間隙,使直腸壁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此法對兒童效果良好,對成人配合肛門緊縮手術也可治癒。如用藥量過多,濃度過大時,可能引起直腸粘膜或直腸周圍組織壞死,甚至感染和形成膿腫。
5、偏方
(1)中氣不足型:腸粘膜或全層脫出,輕重不一,有的便時脫出,有的增加腹壓即脫出,粘膜色淡紅,粘液不多,裡急後重及肛門墜脹疼痛感不明顯,伴食納不佳。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①黨參30克,黃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當歸9克,白術12克,炙甘草3克,大棗9克,金櫻子12克,續斷9克,五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l劑。虛寒者,加肉桂3克(煽)、炮薑9克、制附子9克。夾熱者,加黃連6克、黃芩9克、槐花9克。久瀉久痢者,加訶子12克、破故紙9克。
②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③人參養榮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④人參蘆1個(研末)。每日1個,溫開水送服。
⑤鱉首(烘乾研末)3克,內服,每日3次。
⑥使君子肉若干,搗爛,加飴糖適量,製成丸藥。每丸3克,每次l丸。另燉瘦豬肉100—150克,取肉湯服用。每3日服丸藥和肉湯1次,3次為1個療程。
⑦菝葜90~120克,金櫻子(根)60.90克。水煎分3次服。
⑧黨參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過濾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早晚2次分服。配合外洗:用芒硝30克、甘草9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煮沸5分鐘。待溫坐浴,早晚各1次。
(2)下焦濕熱型:直腸粘膜或全層脫出,灼熱腫痛,血性粘液較多,裡急後重,排尿不暢,肛門墜脹,疼痛劇烈。舌紅,苔黃膩,脈洪數。
①黃連6克,黃芩9克,梔子9克,黃柏9克,地榆12克,赤芍9克,甘草3克,蒼術9克,澤瀉9克,槐花9克,鳳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濕清熱退,腫消痛減後,仍以補氣升提為治則,參照中氣不足證論治。
②黃連解毒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③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夏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老年人養生要注意飲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那麼夏季老人養生食譜有哪些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總結了一些家常夏季老人養生食譜的做法,看看吧。1、熗拌什錦
豆腐1塊,嫩豆角50克,番茄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均切成丁。鍋內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分別焯透(番茄略燙即可),撈出淋幹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番茄、味精同入鍋內,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
2、苦瓜菊花粥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淨,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3、綠豆南瓜湯
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綠豆用清水洗淨,趁水汽未幹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制幾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4、薑汁菠菜
嫩菠菜500克,生薑25克,精鹽、醬油、醋、味精、芝麻油各適量。
菠菜從中剖開,入沸水中去生,撈出瀝水,淋芝麻油拌勻,放盤中。將生薑去皮,切成細末入碗中,加鹽、醬油、醋、味精調成薑汁。將菠菜、薑汁分盤同時上桌,吃時夾菠菜蘸薑汁。
5、貝雪梨燉豬肺
豬肺250克,川貝母12克,雪梨1個,冰糖5克。
豬肺反復漂洗乾淨,切成中塊。雪梨去皮去核,切成4塊。川貝母淘洗乾淨。將所用用料置於燉盅,加入適量沸水,燉盅加蓋,隔水燉之。待鍋內水開後,先用中火燉60分鐘,然後再用小火燉120分鐘即可。燉好後,隔除藥渣,用油、鹽、味精調味,喝湯吃肉。
6、清拌茄子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如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7、蟹肉玉米羹
蟹肉50克,玉米羹250克,鹽2克,味精1.5克,雞蛋清15克,白糖1克,生粉15克,植物油15克。
蟹肉飛水。鍋內放入玉米羹,下蟹肉,加上湯及調料燒熱推勻即可。
8、三絲菜卷
胡蘿蔔絲35克,冬筍絲35克,冬菇絲35克,洋白菜葉100克,幹辣椒18克,鹽5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醋精15毫升,糖60克,香油8克,油40克。
洋白菜葉用水焯一下。炒鍋上火,將三絲加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炒熟出鍋。洋白菜鋪案上,放入三絲包好備用。
9、白果雞丁
精鹽、味精、白糖、黃酒、濕澱粉、蔥段、植物油、香油各適量。
將雞肉洗淨,切成1釐米左右的丁,放人碗內,加入雞蛋清、精鹽攪拌均勻,將白果仁剝去外殼,放人油鍋炸至六成熟,撈出。另起鍋,放植物油適量燒熱,放人雞丁滑透,再加入白果炒勻,熟後一起撈出瀝油。鍋中留底油,投入蔥段爆鍋,再加入紹酒、清湯、精鹽、味精,倒入雞丁和白果,炒熟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出鍋食用。
10、松仁玉米
松子仁200克,玉米粒300克,青豆50克,花生油15克,鹽1小勺,白糖1小勺,水澱粉2大勺。
松子仁下油鍋炸熟,玉米粒、青豆過水焯熟。燒鍋下油,放入松子仁、玉米粒、青豆翻炒,調入鹽、白糖,加水澱粉勾芡即可。
11、核桃玉米炒魚丁
核桃150克,玉米150克,魚丁200克,豌豆50克,枸杞20克,大蒜數瓣,水澱粉1大勺,糖半勺,鹽1小勺。
玉米粒、魚丁分別用燒水焯下,豌豆、枸杞洗淨,大蒜去皮,洗淨,切末。鍋內放油燒熱,爆香大蒜,放入魚丁翻炒,放玉米粒、核桃,加入鹽、糖、水澱粉,炒勻即可。
12、黃瓜拌蝦片
蝦兩對、黃瓜一節、青蒜苗兩棵、青菜葉三棵、醬油、香油、陳醋、水泡木耳。
將對蝦脫皮,入開水鍋裡煮熟,撈出晾冷。把黃瓜洗淨,直刀切成半圓片。青蒜苗、青菜葉揀洗淨,直刀切成段,全部放在案上待用。這時將冷蝦推切成片。再行裝盤和調味。擺盤的次序是:先用青菜葉鋪底,接著將蝦片擺成花樣(可自選),上層將黃瓜片、青蒜苗擺上,撒上水木耳,倒入醬油、香油、陳醋即好。
13、麻醬拌豆角
鮮豆角、芝麻醬、精鹽、味精、花椒油、薑末。
把豆角抽筋,折斷,洗乾淨,在開水鍋裡焯熟,後用涼水浸泡,撈出控去水,放在調盤裡。再把芝麻醬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把花椒油燒熱,加入精鹽、味精、薑末澆在豆角上,拌勻即可裝盤。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13款夏季老人養生食譜的做法,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老年人喜歡運動是好事,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少人運動後總是腰酸腿痛,那麼老人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解析老人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看看吧。老人運動為什麼會腰酸腿痛?
人有五節腰椎骨,尤其第4、5節腰椎擔負的重力最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積月累的腰部活動,促使腰椎骨與骨之間的椎間盤發生老年退化性改變,椎骨骨質增生邊緣生長骨刺,醫學上叫做肥大性脊椎炎或稱腰椎骨關節病,增生性脊椎炎等,這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見原因,
當腰椎骨關節磨損重,增生很多,椎骨後面的小關節發生肥大改變,這樣就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腰痛。
它的特點是從靜止狀態突然變換體位元,如早晨起床或久坐後突然起立行走時疼痛加重,經活動以後疼痛反而減輕,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加重,少數病人除腰痛外,還合併一側或雙側臀部、大小腿後外側明顯的麻痛,走不遠腿痛即加重,休息或坐下後症狀很快緩解,這是由於增生的骨組織或椎骨增生的小關節壓近或刺激了坐骨神經的根部,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緣故。
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
1、熱身運動
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就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低負荷的重量訓練,將能使肌肉活動部位的關節放鬆,加速血液迴圈,並要適當地伸展活動肌群。
2、循序漸進
運動的負荷、運動的時間要採用漸進式的方式逐漸增加,不要超過個人的能力範圍。
3、避免離心性收縮
從事不熟悉或不常從事的運動型態,特別是從事反復離心肌肉收縮運動時,更容易發生肌肉酸痛的現象,所以應該避免離心性收縮的運動。
4、避免過度運動
不少人平時很少運動,偶爾運動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覺得過癮,這樣難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運動的人要注意運動時適可而止。因為一次大量運動不但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反而對身體有害。
5、放鬆運動
從事激烈運動後的放鬆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動部位的伸展,可促進迴圈,可有助於減緩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發生。
6、規律性運動
運動貴在長期堅持,且有規律性,如此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提高身體耐受性,減少肌肉酸痛的發生。
7、防止單一姿勢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應防止長時間的單一姿勢,糾正不良姿勢,防止過度勞累。特別是腰部的超負荷使用必然會造成腰部肌肉、韌帶和關節等的損傷而出現腰痛、腿痛。
8、用硬板軟墊床
硬板床睡上去不舒適,軟床睡上去又易引起脊柱的變形,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腰酸腿痛。那麼什麼樣的床最為合適呢?在木板床上加一個5—10釐米厚的床墊最為適宜。
9、防止風寒潮濕
環境要乾燥溫暖,特別不要睡臥在寒冷潮濕的地上,淋雨後要及時更換衣服。劇烈活動和出汗後不要立即沖冷水澡,冬季的睡床要溫暖,農村可睡火炕,城市可用電熱毯,這些都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腰腿痛的雙重作用。
10、節制不當飲食
減輕體重和由於肥胖給腰椎帶來的額外負擔,特別是中、老年人和婦女。婦女產後,都處於易於發胖期,節制飲食、加強鍛煉是非常必要的。中老年人發胖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量的減少,使脂肪增加,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飲食所造成。
老人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最近不少人在問,喝水能治療高血壓嗎,其實多喝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但是喝水能治療高血壓的說法還是很新奇的,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解析喝水能治療高血壓嗎,看看吧。眾所周知,多喝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感冒發熱時,患有腎結石、膽結石、高尿酸血症、痛風、便秘以及膀胱炎的人,都常常都提醒要多喝水。尤其是老年人、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更應該有意識地增加飲水量。
但是,也不要認為喝水多就有益無害,喝水治療高血壓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而且還會適得其反。
打個比方,水管裡自來水的壓力與整個水容量有關,當下班後家家戶戶做飯都放水時,因為水容量下降,導致管網內壓力不足,你會發現自家水流變小。如果半夜時分,大家都不用水時,水容量充足,打開水龍頭你會發現壓力很大,水流很猛。
血管裡的血壓也是一樣的,當血容量增加時,血壓就會升高。反之,當血容量下降時,血壓就會下降。
合理補充水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很重要,因為水分攝入過少會導致血液濃縮,黏稠度增高,容易誘發腦血栓的形成。在這一點上,喝水療法對高血壓患者確有益處,患者可以通過合理飲水的辦法來減少卒中的機會。
但需牢記:喝水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否則就本末倒置了。血壓高低與血容量有關,減少血管管網中的血容量就會使血壓降低。而大量喝水,會使血容量增加,反倒有可能使血壓升高。由此不難理解,大量喝水使血容量增加,是不可能降血壓的。
而且,高血壓患者不能一次喝下太多的水,否則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可能會出現血壓升高、頭暈、噁心、嘔吐等一系列惡性症狀。水喝得太多還會增加心臟及腎臟的負擔,患有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的人也不適合多喝水,而應根據醫生建議控制飲水量。
總之,喝水降壓的說法目前尚無相關的嚴謹研究,因而缺少科學依據,臨床上不推薦高血壓患者多喝水,教科書上更無類似寫法。
網上有些群眾寫文章說自己喝水或醋水幫助了降壓,系個人經驗,不值得推廣。
5、嵌頓
大便時,肛門直腸脫出未能及時復位,時間稍長,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因而產生炎症腫脹,並引發嵌頓。這時,粘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發生表淺粘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病人症狀亦隨之由局部反響進展到全身,發生體溫上升,食欲減退,小便障礙,大便於結,疼痛墜脹加劇,坐臥不安,甚者發生腸阻塞症狀。
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
1、熏洗
可選用苦參東加石榴皮、明礬、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用蛇床子、明礬、烏梅、槐花、地榆、防風、蔥葉煎湯,先熏後洗,每日2次。
2、敷藥
可用馬勃,木賊燒灰存性,共研為細末,混合均勻。將藥末撒布患處,使之還納復位。
3、回復
直腸脫出後,須立即回復。如脫出時間較長,局部充血腫脹,則回復困難。施術時取側臥位,粘膜塗以潤滑劑,將脫出部分緩慢推入。再將食指伸入肛門內,檢查是否推到括約肌上方。如因疼痛。回復困難,可在局麻下進行。術後病人應臥床休息2~3日,使其不再脫出。
4、注射
將藥物注射於直腸粘膜下層,使粘膜與肌層粘連。注射到直腸周圍間隙,使直腸壁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此法對兒童效果良好,對成人配合肛門緊縮手術也可治癒。如用藥量過多,濃度過大時,可能引起直腸粘膜或直腸周圍組織壞死,甚至感染和形成膿腫。
5、偏方
(1)中氣不足型:腸粘膜或全層脫出,輕重不一,有的便時脫出,有的增加腹壓即脫出,粘膜色淡紅,粘液不多,裡急後重及肛門墜脹疼痛感不明顯,伴食納不佳。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①黨參30克,黃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當歸9克,白術12克,炙甘草3克,大棗9克,金櫻子12克,續斷9克,五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l劑。虛寒者,加肉桂3克(煽)、炮薑9克、制附子9克。夾熱者,加黃連6克、黃芩9克、槐花9克。久瀉久痢者,加訶子12克、破故紙9克。
②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③人參養榮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④人參蘆1個(研末)。每日1個,溫開水送服。
⑤鱉首(烘乾研末)3克,內服,每日3次。
⑥使君子肉若干,搗爛,加飴糖適量,製成丸藥。每丸3克,每次l丸。另燉瘦豬肉100—150克,取肉湯服用。每3日服丸藥和肉湯1次,3次為1個療程。
⑦菝葜90~120克,金櫻子(根)60.90克。水煎分3次服。
⑧黨參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過濾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早晚2次分服。配合外洗:用芒硝30克、甘草9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煮沸5分鐘。待溫坐浴,早晚各1次。
(2)下焦濕熱型:直腸粘膜或全層脫出,灼熱腫痛,血性粘液較多,裡急後重,排尿不暢,肛門墜脹,疼痛劇烈。舌紅,苔黃膩,脈洪數。
①黃連6克,黃芩9克,梔子9克,黃柏9克,地榆12克,赤芍9克,甘草3克,蒼術9克,澤瀉9克,槐花9克,鳳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濕清熱退,腫消痛減後,仍以補氣升提為治則,參照中氣不足證論治。
②黃連解毒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③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老年人經常脫肛怎麼辦,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夏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老年人養生要注意飲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那麼夏季老人養生食譜有哪些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總結了一些家常夏季老人養生食譜的做法,看看吧。1、熗拌什錦
豆腐1塊,嫩豆角50克,番茄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鹽、味精蔥末各適量。
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均切成丁。鍋內加水燒開,將豆腐、豆角、番茄、木耳分別焯透(番茄略燙即可),撈出淋幹水分,裝盤備用。炒鍋燒熱,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鍋,熗出香味,再將蔥末、鹽、番茄、味精同入鍋內,攪拌均勻,倒在燙過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攪勻即可。
2、苦瓜菊花粥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將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淨,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置於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後,將苦瓜、冰糖放入鍋中,改用文火繼續煮至米開花時即可。
3、綠豆南瓜湯
綠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鹽少許。
綠豆用清水洗淨,趁水汽未幹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醃制幾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淨,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後,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沸約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即可。
4、薑汁菠菜
嫩菠菜500克,生薑25克,精鹽、醬油、醋、味精、芝麻油各適量。
菠菜從中剖開,入沸水中去生,撈出瀝水,淋芝麻油拌勻,放盤中。將生薑去皮,切成細末入碗中,加鹽、醬油、醋、味精調成薑汁。將菠菜、薑汁分盤同時上桌,吃時夾菠菜蘸薑汁。
5、貝雪梨燉豬肺
豬肺250克,川貝母12克,雪梨1個,冰糖5克。
豬肺反復漂洗乾淨,切成中塊。雪梨去皮去核,切成4塊。川貝母淘洗乾淨。將所用用料置於燉盅,加入適量沸水,燉盅加蓋,隔水燉之。待鍋內水開後,先用中火燉60分鐘,然後再用小火燉120分鐘即可。燉好後,隔除藥渣,用油、鹽、味精調味,喝湯吃肉。
6、清拌茄子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醬油、味精、精鹽、花椒各適量。
茄子洗淨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內,撒上少許鹽,再投如涼水中,泡去茄褐色,撈出放蒸鍋內蒸熟,取出晾涼。蒜搗末。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後,連油一同倒入小碗內,加入醬油、白糖、米醋、精鹽、味精、蒜末,調成汁,澆在茄片上。香菜擇洗乾淨,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7、蟹肉玉米羹
蟹肉50克,玉米羹250克,鹽2克,味精1.5克,雞蛋清15克,白糖1克,生粉15克,植物油15克。
蟹肉飛水。鍋內放入玉米羹,下蟹肉,加上湯及調料燒熱推勻即可。
8、三絲菜卷
胡蘿蔔絲35克,冬筍絲35克,冬菇絲35克,洋白菜葉100克,幹辣椒18克,鹽5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醋精15毫升,糖60克,香油8克,油40克。
洋白菜葉用水焯一下。炒鍋上火,將三絲加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炒熟出鍋。洋白菜鋪案上,放入三絲包好備用。
9、白果雞丁
精鹽、味精、白糖、黃酒、濕澱粉、蔥段、植物油、香油各適量。
將雞肉洗淨,切成1釐米左右的丁,放人碗內,加入雞蛋清、精鹽攪拌均勻,將白果仁剝去外殼,放人油鍋炸至六成熟,撈出。另起鍋,放植物油適量燒熱,放人雞丁滑透,再加入白果炒勻,熟後一起撈出瀝油。鍋中留底油,投入蔥段爆鍋,再加入紹酒、清湯、精鹽、味精,倒入雞丁和白果,炒熟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出鍋食用。
10、松仁玉米
松子仁200克,玉米粒300克,青豆50克,花生油15克,鹽1小勺,白糖1小勺,水澱粉2大勺。
松子仁下油鍋炸熟,玉米粒、青豆過水焯熟。燒鍋下油,放入松子仁、玉米粒、青豆翻炒,調入鹽、白糖,加水澱粉勾芡即可。
11、核桃玉米炒魚丁
核桃150克,玉米150克,魚丁200克,豌豆50克,枸杞20克,大蒜數瓣,水澱粉1大勺,糖半勺,鹽1小勺。
玉米粒、魚丁分別用燒水焯下,豌豆、枸杞洗淨,大蒜去皮,洗淨,切末。鍋內放油燒熱,爆香大蒜,放入魚丁翻炒,放玉米粒、核桃,加入鹽、糖、水澱粉,炒勻即可。
12、黃瓜拌蝦片
蝦兩對、黃瓜一節、青蒜苗兩棵、青菜葉三棵、醬油、香油、陳醋、水泡木耳。
將對蝦脫皮,入開水鍋裡煮熟,撈出晾冷。把黃瓜洗淨,直刀切成半圓片。青蒜苗、青菜葉揀洗淨,直刀切成段,全部放在案上待用。這時將冷蝦推切成片。再行裝盤和調味。擺盤的次序是:先用青菜葉鋪底,接著將蝦片擺成花樣(可自選),上層將黃瓜片、青蒜苗擺上,撒上水木耳,倒入醬油、香油、陳醋即好。
13、麻醬拌豆角
鮮豆角、芝麻醬、精鹽、味精、花椒油、薑末。
把豆角抽筋,折斷,洗乾淨,在開水鍋裡焯熟,後用涼水浸泡,撈出控去水,放在調盤裡。再把芝麻醬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把花椒油燒熱,加入精鹽、味精、薑末澆在豆角上,拌勻即可裝盤。
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13款夏季老人養生食譜的做法,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老年人喜歡運動是好事,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少人運動後總是腰酸腿痛,那麼老人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解析老人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看看吧。老人運動為什麼會腰酸腿痛?
人有五節腰椎骨,尤其第4、5節腰椎擔負的重力最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積月累的腰部活動,促使腰椎骨與骨之間的椎間盤發生老年退化性改變,椎骨骨質增生邊緣生長骨刺,醫學上叫做肥大性脊椎炎或稱腰椎骨關節病,增生性脊椎炎等,這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見原因,
當腰椎骨關節磨損重,增生很多,椎骨後面的小關節發生肥大改變,這樣就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腰痛。
它的特點是從靜止狀態突然變換體位元,如早晨起床或久坐後突然起立行走時疼痛加重,經活動以後疼痛反而減輕,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加重,少數病人除腰痛外,還合併一側或雙側臀部、大小腿後外側明顯的麻痛,走不遠腿痛即加重,休息或坐下後症狀很快緩解,這是由於增生的骨組織或椎骨增生的小關節壓近或刺激了坐骨神經的根部,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緣故。
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
1、熱身運動
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就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低負荷的重量訓練,將能使肌肉活動部位的關節放鬆,加速血液迴圈,並要適當地伸展活動肌群。
2、循序漸進
運動的負荷、運動的時間要採用漸進式的方式逐漸增加,不要超過個人的能力範圍。
3、避免離心性收縮
從事不熟悉或不常從事的運動型態,特別是從事反復離心肌肉收縮運動時,更容易發生肌肉酸痛的現象,所以應該避免離心性收縮的運動。
4、避免過度運動
不少人平時很少運動,偶爾運動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覺得過癮,這樣難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運動的人要注意運動時適可而止。因為一次大量運動不但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反而對身體有害。
5、放鬆運動
從事激烈運動後的放鬆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動部位的伸展,可促進迴圈,可有助於減緩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發生。
6、規律性運動
運動貴在長期堅持,且有規律性,如此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提高身體耐受性,減少肌肉酸痛的發生。
7、防止單一姿勢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應防止長時間的單一姿勢,糾正不良姿勢,防止過度勞累。特別是腰部的超負荷使用必然會造成腰部肌肉、韌帶和關節等的損傷而出現腰痛、腿痛。
8、用硬板軟墊床
硬板床睡上去不舒適,軟床睡上去又易引起脊柱的變形,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腰酸腿痛。那麼什麼樣的床最為合適呢?在木板床上加一個5—10釐米厚的床墊最為適宜。
9、防止風寒潮濕
環境要乾燥溫暖,特別不要睡臥在寒冷潮濕的地上,淋雨後要及時更換衣服。劇烈活動和出汗後不要立即沖冷水澡,冬季的睡床要溫暖,農村可睡火炕,城市可用電熱毯,這些都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腰腿痛的雙重作用。
10、節制不當飲食
減輕體重和由於肥胖給腰椎帶來的額外負擔,特別是中、老年人和婦女。婦女產後,都處於易於發胖期,節制飲食、加強鍛煉是非常必要的。中老年人發胖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量的減少,使脂肪增加,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飲食所造成。
老人如何預防運動後腰酸腿痛,以上就是養生之道網為您總結的內容,供參考。
養生之道網:
最近不少人在問,喝水能治療高血壓嗎,其實多喝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但是喝水能治療高血壓的說法還是很新奇的,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解析喝水能治療高血壓嗎,看看吧。眾所周知,多喝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感冒發熱時,患有腎結石、膽結石、高尿酸血症、痛風、便秘以及膀胱炎的人,都常常都提醒要多喝水。尤其是老年人、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更應該有意識地增加飲水量。
但是,也不要認為喝水多就有益無害,喝水治療高血壓的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而且還會適得其反。
打個比方,水管裡自來水的壓力與整個水容量有關,當下班後家家戶戶做飯都放水時,因為水容量下降,導致管網內壓力不足,你會發現自家水流變小。如果半夜時分,大家都不用水時,水容量充足,打開水龍頭你會發現壓力很大,水流很猛。
血管裡的血壓也是一樣的,當血容量增加時,血壓就會升高。反之,當血容量下降時,血壓就會下降。
合理補充水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很重要,因為水分攝入過少會導致血液濃縮,黏稠度增高,容易誘發腦血栓的形成。在這一點上,喝水療法對高血壓患者確有益處,患者可以通過合理飲水的辦法來減少卒中的機會。
但需牢記:喝水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否則就本末倒置了。血壓高低與血容量有關,減少血管管網中的血容量就會使血壓降低。而大量喝水,會使血容量增加,反倒有可能使血壓升高。由此不難理解,大量喝水使血容量增加,是不可能降血壓的。
而且,高血壓患者不能一次喝下太多的水,否則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可能會出現血壓升高、頭暈、噁心、嘔吐等一系列惡性症狀。水喝得太多還會增加心臟及腎臟的負擔,患有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的人也不適合多喝水,而應根據醫生建議控制飲水量。
總之,喝水降壓的說法目前尚無相關的嚴謹研究,因而缺少科學依據,臨床上不推薦高血壓患者多喝水,教科書上更無類似寫法。
網上有些群眾寫文章說自己喝水或醋水幫助了降壓,系個人經驗,不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