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鼻淵的中醫辨證療法

鼻淵該如何治療?有些朋友對鼻淵並不是很瞭解, 不知道怎麼治療鼻淵。 中醫療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深受是防治疾病的好方法, 想要治療鼻淵, 就需要瞭解鼻淵的病機,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鼻淵的中醫辨證療法吧。

鼻淵的中醫辨證療法

鼻淵是以鼻流濁涕、鼻塞、嗅覺減退, 頭痛為特徵的病證, 又稱腦漏。 為一種鼻科常見多發病。 西醫稱為急、慢性鼻竇炎, 是鼻竇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症。 中醫通過辨證施治也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1.風熱襲肺症

見鼻涕黃濁、味臭, 鼻塞時作, 嗅覺減退, 頭額脹痛, 發熱惡寒,

咳嗽痰黃, 咽幹, 苔薄黃。 治宜疏風清熱、芳香通竅。 主選方劑為蒼耳子散(蒼耳子、辛夷、白芷、川芎、黃芩、薄荷、川貝母或浙貝母、淡豆豉、菊花、什草), 還可選加黃芩、金銀花、菊花、葛根、連翹等。 隨證加減:頭巔頂痛者加槁本;前額眉棱骨痛者加蔓荊子;後枕及頸項痛者加葛根;雙側太陽穴痛, 加柴胡;痰多者加杏仁、瓜蔞等。 中成藥可選:鼻淵通竅顆粒或防芷鼻炎片。

2.脾經濕熱症

見涕黃濁、量多、味臭, 鼻塞重, 嗅覺差, 鼻竅黏膜紅腫, 頭脹痛, 肢體困倦, 食少納呆, 脘腹脹滿, 尿溲黃赤, 舌紅苔黃膩。 治宜清脾瀉熱、利濕祛濁。 可選方劑為甘露消毒丹(飛滑石、綿茵陳、淡黃芩、石菖蒲、川貝母、木通、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 隨症加減:涕黃濁量多者, 加車前子、魚腥草以清熱解毒利濕。

3.膽腑鬱熱症

見鼻流濁涕、色黃而臭, 鼻塞不通, 不聞香臭, 頭暈頭脹、咽幹口苦, 耳鳴目眩, 兩肋脹痛, 舌紅, 苔黃。 治宜清泄膽熱、利濕通竅。 方藥選用膽香鼻炎片或鼻淵舒口服液。 涕黃稠者, 加服龍膽瀉肝丸。

4.脾氣虛弱症

見涕或白或黃, 黏且量多、無臭味, 鼻塞重, 嗅覺差, 鼻竅黏膜淡紅腫脹, 肢倦乏力, 面色萎黃, 食少納差, 腹脹便溏, 舌質淡、苔薄白。 治宜健脾益氣、清利濕濁。 方藥可選用補中益氣丸。 隨證加減:濕重者, 補中益氣丸改湯劑加川木通、澤瀉;鼻塞重者加蒼耳子、辛夷、石菖蒲;涕黃濁量多者加黃連、黃芩、車前草等, 以清熱利濕。

5.肺氣虛寒症

見鼻涕量多、黏白無臭味, 鼻塞或輕或重, 曰久不愈, 遇風冷加重, 自汗惡風,

氣短乏力, 舌淡、苔薄白。 治宜溫補肺氣、疏散風寒。 方用溫肺止流丹(人參、荊芥、細辛、訶子、桔梗、魚腦骨、甘草、胡桃肉、肉蓯蓉、金櫻子、蛤蚧)。 體虛易感冒者加服玉屏風散顆粒。

鼻淵發病原因

1、肺經風熱

風熱邪毒, 襲表犯肺;或風寒侵襲、鬱而化熱、風熱壅遏肺經、肺失清肅, 致使邪毒循經上犯, 結滯鼻竅, 灼傷鼻竇肌膜而為病。

2、膽腑鬱熱

膽為剛髒, 內寄相火, 其氣通腦。 若情志不暢, 喜怒失節, 膽失疏泄, 氣鬱化火, 循經上犯, 移熱於腦或邪熱犯膽, 膽經熱盛, 上蒸於腦, 傷及鼻竇, 燔灼肌膜, 熱煉津液而為涕, 迫津下滲發為本病。

3、脾胃濕熱

素嗜酒醴肥甘之物, 脾胃濕熱內生。 運化失常, 清氣不升, 濁陰不降, 濕熱邪毒循經上犯, 停聚竇內, 灼損竇內肌膜所致。

4、脾肺虛弱

鼻淵日久, 耗傷肺脾之氣, 脾虛運化失健, 營氣難以上布鼻竅;肺氣不足, 易為邪毒侵襲, 且又清肅不利, 邪毒滯留鼻竅, 凝聚於鼻竇, 傷蝕肌膜而為病。

5、腎陰不足

鼻淵日久, 陰精大傷, 虛火內擾, 餘邪滯留不清, 兩者搏結於鼻竇, 肌膜敗壞, 而成濁涕, 發為鼻淵。

結語:上文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鼻淵的中醫辨證療法, 希望大家能多瞭解, 如果身體不適, 一定要及時就醫哦。 鼻淵發病原因有很多, 大家要對症治療, 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到大家哦!最後, 小編祝願大家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