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脾主肌肉、四肢的道理及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脾主肌肉, 是因為肌肉的營養是要依靠水穀精微的供給, 而水備精微的來源, 主要是靠脾胃的受納、消化、輸布等正常活動, 才能起到營養肌肉的作用。 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 這就是脾主肌肉曲道理。 同樣, 只有肌肉豐滿壯實, 四肢才能輕勁靈活有力。 如果脾失健運, 清陽不升, 營養物質缺乏, 肌肉失養, 就會形成肌肉痿軟, 四肢倦怠無力, 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 四肢肌肉得不到濡養, 也會形成四肢不用的病變。 正如《素問·太陰陽明論》指出的那樣:“…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 四肢不得稟水穀氣, 氣日以衰,

脈道不利, 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 敞不用焉。 ”從臨床來看, 眼科的五輪學說把眼瞼定為“肉輪”, 肉輪屬於脾。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認為“眼瞼屬脾胃, 司眼的開合, 脾氣虛弱以致眼瞼下垂不舉”, 主張以補中益氣湯治療。

近代有人用補脾升舉法, 治療眼瞼下垂收到較好效果。 也有人以培補脾腎法為主, 治療重症肌無力亦取得一定療效。 以上說明脾主肌肉、主四勝的理論對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脾開竅于口, 其華在唇, 是說明人體的飲食、口味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的關係。 脾氣健運的時候則飲食旺盛, 口味正常, 口唇紅潤而有光澤;如果脾失健運, 飲食有了改變時, 口味也往往出現異常, 如不欲飲食, 口淡乏味, 濕邪困脾時,

則口膩、口甜。 若脾氣不足, 特別是慢性消化不良的病人, 則每見口唇蒼白不澤, 脾熱唇多生瘡, 脾燥唇多乾裂。 口味和口唇的不同表現, 對於脾病的診斷是有一定幫助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