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選藥組方的目的是什麼?怎樣組方?

選藥組方的目的是:第一, 增強藥物的協同作用, 以提高臨床療效, 例如黃柏、知母同用, 可使滋陰降火的功效顯著提高;第二, 適應病情的需要, 更好地照顧比較複雜的病證, 如四君子湯是治療脾胃氣虛的常用方荊, 若兼見氣滯痰濕者, 需加陳皮、半夏以理氣燥濕化痰, 名六君子湯, 從而擴大了治療範圍;第三, 調和偏勝, 制約藥物的烈性或毒性, 以消除或緩和對人體的不利因素, 如檳榔和常山配伍後, 可以減弱常山的致嘔作用。 總之, 選藥組方要有利於臨床治療的需要, 使方劑的配伍更加科學, 並具有更明確的目的性。

那麼怎樣組方呢?組成一個方劑, 不是把藥效相同的藥物堆砌在一起, 而是根據病情的需要, 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 選擇適宜的藥物, 規定必要的劑量, 接著組方原則配伍而成的。 這種組方原則始見於《內經》, 即“君、臣、佐、使”。 君藥是指標對病因或主證而一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如麻黃湯中的麻黃。 臣藥是指協助君藥以加強治療作用的藥物, 如麻黃湯中的桂枝。 佐藥有三個意義:其一, 治療兼證或次要症狀的藥物, 如麻黃湯中的杏仁;其二, 因君藥有毒或藥性峻烈需加以制約者, 如十棗湯中的大棗;其三, 反佐作用, 反佐是特定的用法, 它是“甚者從之”的意思, 即用與主治藥的藥性相反的藥物作為誘導輔佐, 如四逆加豬膽汁湯中的豬膽汁,

黃土湯中用黃芩。 使藥一般認為是引經藥, 具有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的作用, 如參苓白術散中的桔梗。

另外, 具有調和藥性的藥物也叫使藥, 如麻黃湯中的甘草。 在每千方劑中, 君藥是不可缺少的。 在簡單的方劑中, 臣、佐、使藥則不一定都具備, 因為有的方劑中的君或臣藥本身就兼有佐, 使藥的作用。 也有些方劑由於組成比較龐雜, 而以生、次藥來區別, 不分君、臣、佐、使。 至於一方中藥味的多少, 《素問·至真要大論》雖有“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 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 制之大也”和“君一臣二, 奇之制也;君二臣四, 偶之制也”的記載, 但並不是呆板的規定, 在臨床上應根據辨證立法的需要而定。

這樣才能符台病情, 發揮更好的療效。 但是, 在方劑中, 一般是君藥少, 而臣、佐藥較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