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榮則痛”的原因與“不榮”“不通”的關係

“不榮”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臟腑, 脈絡失于溫煦(養)、濡潤、充達, 具體引發原因有。

一、勞倦過度、飲食所傷, 情志失調、房室不節、久病不愈, 以上諸因皆可使臟腑功能失調(低下)進而造成1、化源不足, 氣血衰耗, 氣虛則清陽不能充達、上升, 或不能載血以濡養, 血虛則不能滋養臟腑、脈絡。 2、熱傷陰液, 氣火傷陰, 陰精虧損, 臟腑、脈絡失於濡潤。 3、陽氣虛衰, 臟腑脈絡, 失于溫養, 或清陽不攝, 難以充達。

二、外邪久留;1、陰邪羈久, 用氣消乏, 不能溫養。 2、陽邪久踞, 陰液耗傷, 不能濡潤。 但以上各類情況即氣、血、陰、陽之虛均有臟腑脈絡的不同。

“不通”與“不榮”雖然從病理上概括了虛、實不同的兩個方面。 但這兩個方面在某種情況下也可錯雜出現, 甚至發生轉化。 從而形成虛中挾實、實中挾虛、虛實並見, 或由虛至郁、由鬱至虛的不同證候。 如不通日久, 氣血閉阻, 可致脈澀營虛, 甚至造成臟腑功能低下, 絡脈失養, 發展為以虛為主。 相反, 某些虛損久而久之也會出現鬱滯的現象, 甚至經脈不通。 如氣餒不能充運則血滯, 進而形成血瘀。 又如明虛則陽無所制, 陽氣過亢, 又使氣血沖逆, 血脈壅鬱。 進而形成以實為主的病證。 在虛實並見的辨證中要特別注意主次緩急的不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