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流行性出血熱的基本病理

本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動脈, 小靜脈和毛細血管), 廣泛性損害, 血管壁內皮細胞腫脹、變性, 重者管壁可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和破裂等, 內臟毛細血管高度擴張, 瘀血, 管腔內可見血栓形成, 引起各組織、器官的充血、出血、變性, 甚至壞死, 腎臟、腦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右心房內膜、皮膚等處病變尤為顯著。 炎性細胞雖也存在, 但不明顯, 一般以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漿細胞為主。

心臟:右心房有特徵性的內膜下大片狀出血, 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出血則遠較右心房為輕, 可能與右心房壓力較低,

心房壁小血管易於出血有關。 鏡下見心臟細胞有灶性肌溶和脂肪變性, 間質有水腫伴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

腎臟:腎臟腫大, 脂肪囊有水腫及出血, 尤以皮髓交界處最為嚴重, 二者分界明顯乃病理特徵之一。 由於小血管的廣泛損害, 血漿外滲, 血液濃縮, 入球動脈發生痙攣, 促使皮髓質間動靜脈短路開放, 以致髓質血管極度擴張充血, 尤以皮髓交界處的直小動脈較為嚴重。 鏡下見腎小球基膜增厚, 腎小管明顯腫脹, 變性和壞死, 管腔變窄和閉塞。

腦下垂體:特點是前葉出血壞死。

腎上腺:主要表現為皮質囊狀帶細胞類脂脫失, 偶有散在性灶性壞死。

氣管和肺:氣管和支氣管粘膜有散在性出血點, 鏡下見肺泡壁毛細血管極度擴張瘀血,

部分有微血栓形成。 肺泡腔內有大量漿細胞和紅細胞滲出。

胃腸道:胃粘膜呈彌漫性出血, 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亦有散在出血點, 小腸下段和結腸出血點顯著減少。

肝:部分肝細胞有脂肪變, 並有散在灶性壞死。

腹膜後膠凍樣水腫是本病的特徵, 乃毛細血管靜脈端壓力升高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血漿滲漏所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