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Liǔ Huā.
別名
楊花、柳椹、柳蕊。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花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採收和儲藏:春季花初開放時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喬木, 高可達18m, 樹冠開展疏散。 樹皮灰黑色, 不規則開裂;枝細, 下垂, 無毛。 芽線形, 先端急尖。
葉狹披針形, 長9-16cm, 寬0.5-1.5cm, 先端長漸尖, 基部楔形, 邊緣具鋸齒;葉柄長(3-)5-10mm, 有短柔毛;托葉僅生在萌發枝上。
花序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3cm, 有短梗, 軸有毛;雄蕊2, 花藥紅黃色;苞片披針形, 外面有毛;腺體2
雌花序長達2-5cm, 有梗, 基部有3-4小葉, 軸有毛;子房橢圓形, 無柄或近無柄, 花柱短, 柱頭2-4深裂
苞片披針形, 外面有毛;腺體有1。 蒴果長3-4月, 花期3-4月, 果期4-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耐水濕, 也能生於旱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長江及黃河流域, 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止血散瘀。 主風水;黃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經閉;瘡疥;齒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6-12g;或研末, 3-6g;或搗汁。 外用:適量, 燒存性研末, 撒。
附方
①治室女發熱經停:柳花五、七錢;紫草一兩二錢, 升麻九錢, 歸身七錢半。 上為末。 每服七錢, 葡萄煎湯調下。 義《赤水玄盼)
②治定馬牙府:揚花燒存性, 入躇香少許搽。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各家論述
1.《綱目》:《本經》主治風水黃疸者, 柳花也。 《別錄》主治惡瘡, 金瘡, 潰癰, 逐膿血;《藥性論》止血療痹者, 柳絮及實也。 花乃嫩蕊, 可搗汁服, 子與絮連,
2.《本經》:主風水, 黃疸, 面熱黑。 《滇南本草圖說》:治吐血, 咯血, 咳血, 唾血, 下血, 血淋, 一切血症。
3.《品匯精要》:主齒痛。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柳花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柳花具有祛風利濕;止血散瘀的功效, 柳花針對風水;黃疸;咳血;吐血等症狀也十分有效。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中藥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