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類疾病引起高血壓 需警惕

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波動。 在整體人群, 血壓水準隨年齡逐漸升高, 以收縮壓更為明顯, 但50歲後舒張壓呈現下降趨勢, 脈壓也隨之加大。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我們常常聽到的是原發性高血壓, 而繼發性高血壓發病率雖然只占到所有高血壓的5%, 但由於高血壓患者數目眾多, 所以患繼發性高血壓的人並不少。 發現血壓高, 首先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性, 尤其是一些年輕的高血壓患者。

繼發性高血壓具有起病隱匿、血壓波動性大、不易控制的特點, 較之原發性高血壓對人體的損傷更為嚴重。

很多人以為血壓高只要長期服用降壓藥就可以, 結果有的因沒有及時弄清病因而耽擱了治療時機, 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不少繼發性高血壓可通過手術根治或者改善。 因此, 及早明確診斷對提高治癒率及阻止病情進展非常關鍵。

治療

1.治療目的及原則

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降壓治療應該確立血壓控制目標值。 另一方面, 高血壓常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合併存在, 例如高膽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 協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險, 治療措施應該是綜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為 ①減輕體重。 ②減少鈉鹽攝入。 ③補充鈣和鉀鹽。 ④減少脂肪攝入。

⑤增加運動。 ⑥戒煙、限制飲酒。

(2)血壓控制標準 原則上應將血壓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準。

(3)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協同控制 降壓治療後儘管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 血壓升高以外的多種危險因素依然對預後產生重要影響。

2.降壓藥物治療

(1)降壓藥物種類 ①利尿藥。 ②β受體阻滯劑。 ③鈣通道阻滯劑。 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⑤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2)治療方案 大多數無併發症或合併症患者可以單獨或者聯合使用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 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 逐步遞增劑量。 臨床實際使用時, 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併發症、合併症、降壓療效、不良反應等, 都會影響降壓藥的選擇。 2級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時就可以採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

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疾病, 常見的有以下四類:

1、腎臟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 稱為腎性高血壓, 占成人高血壓的2%-4%。 包括腎實質性病變, 如急性和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先天性腎臟病變(多囊腎、馬蹄腎、腎發育不全)等;腎血管病變, 如腎動脈和腎靜脈狹窄阻塞;腎周圍病變, 如炎症、腫瘤、膿腫、出血等。

2、腎上腺皮質疾病屬於內分泌疾病, 包括皮質醇增多症、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伴有高血壓的腎上腺性變態綜合征和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瘤、腎上腺外的嗜鉻細胞瘤。

3、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等血管病變, 可引起上肢血壓升高, 也是繼發性高血壓的主要誘因之一。

4、顱腦病變 如顱部創傷、腦瘤等,

都會引起繼發性高血壓。

當發現血壓升高時, 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在醫生指導下做一些必要的檢查。 高血壓病人的初次體檢應盡可能包括以下內容:測量血壓升高應連續數日多次測血壓, 有至少兩次(包括白天和晚上)以上血壓超標, 方可謂高血壓。

通過多項檢查來排查繼發性高血壓, 包括血尿常規、腎功能、尿酸(排查病因是否為腎病變、腎損傷);血脂血糖、電解質(尤其查血鉀, 排查病因是否為內分泌疾病);心電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胸部X線、超聲心動圖和眼底檢查(排查病因是否為血管病變)。

醫生面對患者時在參考標準的基礎上, 根據其具體情況判斷該患者最合適的血壓範圍,

採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總之, 當發現血壓升高, 且測量多次後結果仍然超標, 就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務求儘快找到病因, 避免誤診誤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