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沒有生命的“另類”夥伴
他怎麼了?
寶寶經常跟各種玩具聊天, 爸爸媽媽教育寶寶的話、爸爸媽媽給寶寶講的故事, 寶寶都會一股腦兒地拿來講給它們。 每次他都聊得津津有味, 好像這些“好朋友”真的可以聽懂似的。
你應該知道:
與玩具、桌椅、衣服等各種非生物物品說話是孩子進行社會交往的一種方式。 有了一些這樣的親密朋友, 孩子可以向它們表達自己的想法, 也是孩子的一種心理加工過程。
從1歲半開始, 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詞彙來表達自己。 而這時候, 他也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美麗的童話故事,
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 這都是孩子語言、想像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一種標誌, 同時父母也要去關注孩子與非生物的對話中都在說些什麼, 猜猜他的小心思。
著力點:給他表達的空間
瞧, 壯壯又把自己的各種玩具搬出來開始演講了, 壯壯把這些玩具想像成是動物開大會, 各種動物在比試武功, 真是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給孩子空間, 讓他去自由想像, 媽媽不妨忙忙自己的事情, 讓孩子陶醉其中吧!
尋找真實世界的夥伴
與非生物夥伴的交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瞭解背後的心理含義
中午蕾蕾不好好吃飯, 還把勺子扔在地上, 被媽媽狠狠批評了。 吃完飯, 蕾蕾就對小熊拉開了架勢, 看來小熊也是一個不好好吃飯的典型。 蕾蕾原封不動地用媽媽批評自己的話批評了小熊, 聲色俱厲。 沒想到的是, 蕾蕾批評完小熊, 又抱起小熊親了起來, 眼裡飽含著委屈。
孩子有時候跟非生物說話是想表達自己的一種情緒, 表達對媽媽的不滿。
不可思議:寸步不離的依戀物
他怎麼了?
寶寶已經2歲多了, 可還是對小時候包裹他的小毛毯情有獨鍾, 無論走到哪裡, 小毛毯都要寸步不離——尤其是睡覺的時候。 小毛毯已經破舊、磨損, 媽媽多次想為寶寶換一個, 可他緊緊抱著死活不肯。
你應該知道:
依戀物是孩子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現象, 但是現在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孩子的依戀慰藉物和安全的親子依戀之間有必然的聯繫。 我們能夠確定的是, 依戀物的出現是孩子自己找到的一種適應周圍環境的方式, 可以説明他緩解內心的焦慮和緊張。
依戀物一般在孩子1歲左右,
著力點:寬容與接納
如果孩子視為珍寶的東西不為父母接納, 會傳遞給他這樣的信號:喜歡依戀物是不好的。 這會使還沒有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焦慮情緒的孩子變得更加緊張。 父母自然、接納的情緒能讓孩子更放鬆, 在依戀物的幫助下更好地適應環境, 進而減輕對依戀物的依賴。
探討緩解情緒的途徑
溫柔地告訴寶寶:“不高興的時候抱抱小毛毯就覺得舒服了,
轉移注意力
需要依戀物的時候, 往往是孩子比較緊張或者覺得無事可做的時候。 比如, 很多孩子在睡前會特別需要依戀物。 這時, 父母可以親密地擁抱孩子, 為寶寶唱歌或者讀故事, 幫助寶寶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 在父母濃濃的愛意中睡去。
足夠的安全感
依戀物的出現, 表明孩子渴望溫暖與理解。 提醒我們應該更加敏感地關注孩子, 在他感到不舒適前及時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不可思議:雷打不動的黃昏哭
他怎麼了?
這時候的他大概兩三個月大。 生活逐漸有了規律, 哭得也不像以前那麼頻繁了,只是雷打不動的是從下午五六點開始到晚上八九點左右毫無緣由地嚎啕大哭。渴了?餓了?尿布濕了?以往三部曲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候統統不靈。
你應該知道:
這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很多孩子在兩三個月的時候,每天都會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哭泣。“黃昏哭”也叫成長哭,是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的標誌,但是它的成因至今仍無定論。有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是,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已經逐漸開始區分白天和黑夜,孩子需要適應這種黑白交替的生活,所以會在黑白交接的時候發出自己的信號。隨著孩子的成長,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我們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著力點:正確判斷黃昏哭
首先要確定孩子是黃昏哭還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哭泣。黃昏哭的典型表現是在黃昏時的固定時間哭泣,而過了這段時間,孩子就會停止哭。黃昏哭會在4個月左右,隨著孩子的發展而逐漸停止。
提前安撫
在孩子的哭泣還沒開始前作好準備。你們可以玩一些孩子喜歡的遊戲,讓他的快樂情緒可以延續。比如,用一個毛巾被把孩子裹起來,拽住毛巾被的角輕輕搖晃孩子等。
尋找讓孩子舒服的方法
孩子開始黃昏哭後,一般不再理會父母的百般哄勸,不哭夠是絕不甘休的。我們可以嘗試著找到讓孩子舒服的方法。這些方法被很多父母們認為有效:把孩子豎著抱起來,摸摸他的小臉蛋、小耳朵,帶孩子到陽臺上讓他透透氣。告訴孩子,夜晚要來臨了,媽媽會一直在身邊。
哭得也不像以前那麼頻繁了,只是雷打不動的是從下午五六點開始到晚上八九點左右毫無緣由地嚎啕大哭。渴了?餓了?尿布濕了?以往三部曲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候統統不靈。
你應該知道:
這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很多孩子在兩三個月的時候,每天都會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哭泣。“黃昏哭”也叫成長哭,是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的標誌,但是它的成因至今仍無定論。有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是,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已經逐漸開始區分白天和黑夜,孩子需要適應這種黑白交替的生活,所以會在黑白交接的時候發出自己的信號。隨著孩子的成長,這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我們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著力點:正確判斷黃昏哭
首先要確定孩子是黃昏哭還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哭泣。黃昏哭的典型表現是在黃昏時的固定時間哭泣,而過了這段時間,孩子就會停止哭。黃昏哭會在4個月左右,隨著孩子的發展而逐漸停止。
提前安撫
在孩子的哭泣還沒開始前作好準備。你們可以玩一些孩子喜歡的遊戲,讓他的快樂情緒可以延續。比如,用一個毛巾被把孩子裹起來,拽住毛巾被的角輕輕搖晃孩子等。
尋找讓孩子舒服的方法
孩子開始黃昏哭後,一般不再理會父母的百般哄勸,不哭夠是絕不甘休的。我們可以嘗試著找到讓孩子舒服的方法。這些方法被很多父母們認為有效:把孩子豎著抱起來,摸摸他的小臉蛋、小耳朵,帶孩子到陽臺上讓他透透氣。告訴孩子,夜晚要來臨了,媽媽會一直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