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驚厥當心有顱內疾病 如何對寶寶進行急救

小兒驚厥這種疾病在生活中並不罕見, 許多家長都聽說過, 當孩子發作的時候, 會有短暫的呼吸停止的現象, 這個時候家長就特別害怕、緊張, 不知道該怎麼辦。 家長要特別注意可引發驚厥的情況, 要注意孩子的異常狀況。

小兒驚厥發生有原因

驚厥的原因按感染的有無可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兩大類;並可按病變累及的部位進一步分為顱內病變與顱外病變。

感染性

(1)顱內感染:見於腦膜炎、腦炎、腦膿腫等, 以化膿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為多。 病毒感染可致病毒性腦炎、乙型腦炎;細菌感染可致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腦膿腫;黴菌感染可致新型隱球菌腦炎等;寄生蟲感染如腦囊蟲病、腦型瘧疾、腦型血吸蟲病、腦型肺吸蟲病。

小嬰兒宮內感染(TORCH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出現驚厥。

(2)顱外感染:急性胃腸炎、中毒型細菌性痢疾、膿毒症、中耳炎、破傷風、百日咳、重症肺炎等急性嚴重感染, 由於高熱、急性中毒性腦病及腦部微循環障礙引起腦細胞缺血、組織水腫可導致驚厥。 在小兒大腦發育的特殊時期可因發熱出現其特殊的驚厥---熱性驚厥, 是顱外感染中最常見的驚厥類型, 是由於小兒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發熱時出現的驚厥, 多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傳染病初期。

非感染性

(1)顱內疾病:

常見於顱腦損傷(如產傷、腦外傷)、顱腦缺氧(如新生兒窒息、溺水)、顱內出血(如晚發性維生素K1缺乏症、腦血管畸形所致)、顱內占位性疾病(如腦腫瘤、腦囊腫)、腦發育異常(如先天性腦積水)、腦性癱瘓及神經皮膚綜合征。 另外還有如腦退行性病變(如脫髓鞘腦病、腦黃斑變性)和其他如各種腦病(如膽紅素腦病)、腦白質變性等。

(2)顱外疾病

癲癇綜合征:如癲癇大發作、嬰兒痙攣症。

代謝異常: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病、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糖代謝異常;尼曼匹克病、高雪病、黏多糖病、腦白質營養不良等先天性脂肪代謝紊亂;苯丙酮尿症、楓糖尿病、組氨酸血症、鳥氨酸血症等先天性氨基酸代謝失調病;銅代謝障礙如肝豆狀核變性也可致驚厥發作。

中毒:兒童常因誤服毒物、藥物或藥物過量, 毒物直接作用或中毒所致代謝紊亂、缺氧等間接影響腦功能而致驚厥。 常見毒物有: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有機氯殺蟲劑、滅鼠藥、金屬(鉛、汞、鉈)、植物(毒蕈、曼陀羅、蒼耳子)、食物(白果、苦杏仁)等;常見藥物有:阿托品、樟腦、氯丙嗪、異煙肼、類固醇、氨茶鹼、馬錢子等。

水電解質紊亂:如嚴重脫水、低血鈣、低血鎂、低血鈉、高血鈉。

其他:急性心功能性腦缺血綜合征、高血壓腦病(急性腎炎、腎動脈狹窄等)、Reye綜合征、腦或腦膜白血病、撤藥綜合征、紅細胞增多症、維生素B1或B6缺乏症、癔症性驚厥、肝腎衰竭等。

小兒驚厥的原因很多, 那麼出現驚厥的時候, 有哪些急救措施:

1、小兒發生驚厥, 也就是痙攣時,

家長首先要鎮靜。 不要大聲哭叫或搖動小兒, 也不要喂水, 更不要給孩子吃藥。 要讓患兒安靜平臥, 頭向一側, 衣領鬆開。 用布包著竹筷放在上下牙齒間, 以防痙攣時咬傷舌頭。 在家裡可用指甲掐人中穴止痙。

2、如有高熱, 可在患兒的前額上放一塊冷濕的毛巾, 經常更換冷敷。 也可用30-50%的酒精擦浴腑下、後背、頭頸、大腿內側2-3遍。

3、如果採取以下處理, 痙攣僅不能平息, 以至引起呼吸停止, 則馬上進行人工呼吸, 然後立即送醫院診治, 切勿延誤。

如何預防小兒驚厥

1、增強小朋友的身體素質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以減少發生感染性疾病的幾率。 平時室內要經常開窗, 以促進空氣的流通。 此外, 還要讓小朋友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鍛煉。

2、注意小朋友的飲食。

小朋友的飲食應做到營養全面、均衡。 家長要多給小朋友提供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還要注意不要讓小朋友饑餓, 以免因低血糖而引起驚厥。

3、合理用藥。 給小朋友用藥時要謹慎, 避免小朋友因藥物過量或中毒而引起驚厥。

4、加強看護。 防止小朋友跌撞頭部引起腦外傷, 更不能隨意打小朋友頭部。

5、積極治療各種可引起小朋友驚厥的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