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腦癱的發病一般都是在 嬰兒出生的一個月左右, 這個時期是腦癱形成的最初時期, 需要重點關注, 另外, 在針對腦癱的治療上, 最常見的就是運動訓練的方式, 並且也是效果相對明顯的方式, 下面就腦癱的康復運動訓練方式進行介紹:
(一)剪刀步態和訓練
1。 患兒仰臥位, 採用牽把手法被動屈曲患兒雙腿, 做髖關節屈伸動作:採用搖髖法、分髖法對內收肌群進行牽伸, 降低張力, 保持片刻(這一點很重要), 反復操作。
2。 採用直腿加壓坐位訓練, 固定雙下肢外展位約60°(如果內收肌張力高還可以擴大到75度,
3。 重錘式髖關節訓練椅, 將患兒雙下肢做外展—內收—外展的訓練, 在運動的同時達到牽拉肌肉, 活動髖關節的目的, 此為動態訓練。
4。 “騎馬”訓練, (用滾桶、木馬、木椅等均可)牽拉痙攣的肌肉, 降低張力, 恢復功能。
5。 “爬高”及“爬行”訓練, (採用蛙式即雙腿儘量外邁)。
6。 患兒扶杠側行, 以其主動運動逐漸緩解痙攣, 擴大關節活動範圍, 達到下肢分合動作的熟練和矯正剪刀步態的目的。
7。 患兒休息時雙腿間放一枕頭或其它柔軟的物體, 雙腳尖儘量朝向外側, 鼓勵患兒雙腿分開。
(二)緩解下肢屈膝站立、行走的訓練
1。 採用仰臥、俯臥位壓膝整足法, 或直腿抬高的方法, 牽拉攣縮的肌腱, 緩解痙攣的肌肉。
2。 站立彎腰拾物訓練, 牽拉痙攣的國繩肌群, 緩解張力, 同時增強腰肌力量。
3。 弓箭步下壓, 膝關節伸展, 股四頭肌訓練椅的應用, 提高股四頭肌肌力, 拮抗痙攣的膕繩肌群, 提高膝關節自主控制能力。
4。 雙杠一階梯及站立挺膝訓練, 提高膝關節自主屈伸的能力, 協調四肢運動功能的作用。
5。 功率車, 學步車訓練, 提高下肢主動運動的功能, 增大關節運動範圍。
(三)膝反張的訓練
“膝反張”原因有三:(1)膝關節本身骨性變化, 致膝關節位置不正常;(2)負重情況下, 膝關節控制能力較差, 表現為膝關節本體感覺消失, 關節周圍韌帶鬆弛, 股四頭肌及膕繩肌肌力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縮;(3)底屈肌攣縮或肌張力較高時也可導致膝關節過度伸展。
1。 壓膝整足法, 牽踝法, 搖踝法, 底屈肌牽拉訓練。
2。 膝關節屈伸, 足背屈的訓練, 提高伸肌力量, 協調拮抗肌張力。
3。 爬行訓練, 膝關節屈曲位, 有利於糾正反張, 同時增加膝關節運動的控制能力, 協調其運動功能。
4。 提高國繩肌肌力降低伸肌張力, 協調關節屈伸功能。
5。 上、下階梯訓練, 對於糾正膝反張及協調步態有較大的作用。
矯正“膝反張”, 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運動, 一般輕症以運動訓練矯正, 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撐在床墊上, 患側膝關節做屈伸訓練, 為配合協調運動, 兩膝交替屈伸進行訓練, 隨著症狀的好轉,
(四)尖足, 足內、外翻的訓練
1。 自我牽拉法—患兒面對牆壁站立, 然後緩慢前趴, 直到跟腱處感覺牽拉為止, 還可把雙腳尖轉向外側(似卓別林)做相同的動作。
2。 足背屈肌肌力訓練和坐式踝關節訓練椅, 拮抗痙攣的小腿肌, 增大踝關節活動範圍, 糾正畸形。
3。 仰臥, 俯臥位壓膝整足法, 牽踝, 搖踝法, 達到糾正畸形的目的。 內、外翻扳的應用。
4。 上、下臺階和跑步車訓練, 在運動中牽伸痙攣的肌肉, 加大活動範圍, 恢復功能, 協調步態。
(五)上肢及手功能的訓練
1。 肩關節屈曲, 內收, 內旋的訓練
(1)屈曲位, 患兒仰臥, 術者一手握前臂, 沿身體中線慢慢上舉, 接近耳朵為止, 反復操作。
(2)內收位, 仰臥位或坐位,
(3)內旋位, 坐或仰臥位, 術者一手按肩, 另一手握其腕部將肘關節屈曲後, 做外旋下壓動作, 反復操作。
(4)上肢負重訓練, 啞鈴操, 棒操, 拉沙袋訓練, 增加上肢肌力, 擴大關節活動範圍, 恢復運動功能。
(5)舉臂摸肩(彎肱撥刀), 叉腰挺胸(雛鳥習飛)訓練。
2。 肘關節屈曲的訓練
(1)主動、被動肘關節的屈伸運動。
(2)上肢負重, 伸肘抓物訓練。
(3)屈伸時關節(采荷挎籃), 展肩屈肘(力撥千鈞), 肩肘屈伸(白猿獻果), 雙手上舉(舉火燒天)。
3。 腕指關節屈曲, 拇指內收訓練
(1)被動腕手操:術者雙手並列於腕關節下端, 兩拇指並列於腕背側, 指端朝向前臂, 另四指托於手掌, 將患兒手腕做屈、伸、抖、牽等手法,然後從指根到指端,用撚法和牽指法交替操作,最後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復操作。
(2)手掌抓握,雙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龍探爪)
(3)撓側抓握(握筆)訓練,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黃豆,綠豆,拿湯勺,拿鑰匙開門等)。
(4)腕關節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內收的訓練(五指分開,合攏動作)。
4。拇指內收的訓練
拇指內收、外展、伸直訓練,拇指屈曲,對掌,對指訓練,雙手交叉訓練。手功能訓練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粗大到精細的過程。
腦癱的治療需要根據小兒的病情特點決定,舉例來說,若是小兒經常會有握拳的症狀時,應該注意從這方面開始做起,從最基礎的方面,逐漸向大的方面進行訓練,要知道的是,腦癱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將患兒手腕做屈、伸、抖、牽等手法,然後從指根到指端,用撚法和牽指法交替操作,最後用捋法在批端收尾,反復操作。(2)手掌抓握,雙手互握,手心向上抓握。(金龍探爪)
(3)撓側抓握(握筆)訓練,拇食指指尖捏法(扣子,黃豆,綠豆,拿湯勺,拿鑰匙開門等)。
(4)腕關節伸展(背屈),屈曲(掌屈),手指外展、內收的訓練(五指分開,合攏動作)。
4。拇指內收的訓練
拇指內收、外展、伸直訓練,拇指屈曲,對掌,對指訓練,雙手交叉訓練。手功能訓練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粗大到精細的過程。
腦癱的治療需要根據小兒的病情特點決定,舉例來說,若是小兒經常會有握拳的症狀時,應該注意從這方面開始做起,從最基礎的方面,逐漸向大的方面進行訓練,要知道的是,腦癱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