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至養生重在養心
冬至養生的重點是要養心。 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 心底寬自無憂。 冬季養生, 要靜神少慮, 保持精神暢達樂觀, 不為瑣事勞神, 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 積勞成疾。
2冬至出外要保暖
進入冬至節氣, 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 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 身體暖暖的, 氣血才會順暢, 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 腳離心臟最遠, 血液供應慢而少, 皮下脂肪較薄, 保暖性很差,
3起居護養要適度
在起居上, 應早睡晚起, 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 同時也要多穿衣服, 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 養其神也, 不妄勞作, 養其精也”, 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 就能保養神氣, 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 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4運動養生適度為宜
運動方面, 由於大雪節氣萬物潛藏, 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 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 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 比如每天在陽光好的時候做做舒展運動(上午9-10點鐘或下午2-3點鐘)。
5食補要吃溫性食物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 中醫又分為幾大類。 天寒地凍, 首選溫補類食物。 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 上述幾種, 均屬美味, 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 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 容易上火。 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 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