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旦有月經就表示已具有生育能力。 一般來說, 18歲-45的女性, 卵巢功能成熟, 有週期性的排卵和性激素的分泌, 處於生育的旺盛期。 45歲以後, 她們的卵巢功能逐漸減退, 進入更年期。
而正常的月經時間為為2~7天, 少數為3~5天。 如果經期延長則也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女性朋友一旦出現經期延長就應加以重視, 深入追究病因, 以免延誤病情, 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月經延長要當心這些病
血液病
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常伴月經來潮, 若出現嚴重子宮出血, 經期延長。 其他如慢性貧血、慢性肝炎、肝硬化、腎炎等,
盆腔炎症
盆腔炎症、子宮內股息肉、子宮內膜炎等均因子宮內股血液迴圈不良、退化壞死或盆腔淤血等引起月經過多和經期延長。
子宮肌炎
因盆腔淤血, 卵巢雌激素持續增高, 使子宮肌層肥厚, 引起月經過多和經期過長。
月經太短易貧血
但月經週期太短容易造成女性貧血。 這種慢性失血造成的貧血往往合併缺鐵性貧血。 妹子們在每次月經過後最好多補充些含鐵豐富的食物!
補鐵要適量, 過量補充容易引起中毒。 健康成人每天需要補充鐵含量女性為20mg, 男性為15mg, 但是每天最高限量不要超過50mg。
另外, 青春期的女性月經週期短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卵巢相關功能未完全發育成熟,
專家提醒, 月經顧名思義是一月一經, 但只要月經週期在21天到35天之間, 都算是正常的, 並不需要特殊治療。 正確的計算方法是, 從上一次月經開始的第一天, 到本次月經開始的第一天為一個週期。 正常的經期(即出血期)為2至7天, 每次的經血量在20至60毫升。 如果一個人月經週期經常長短不一, 沒有規律, 應及早就醫, 讓醫生來看看是否是由疾病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