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手的爸爸媽媽來說, 在照顧寶寶方面很容易疏忽大意, 導致寶寶出現疾病的發生, 尤其是鵝口瘡。 孩子患有鵝口瘡, 造成食欲不振, 長期以往, 會引發其他疾病的發生。 那麼, 治療鵝口瘡常常出現很多誤區, 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紫藥水
紫藥水藥名甲紫、龍膽紫, 因其對白色念珠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過去常用於鵝口瘡的治療。 但在臨床使用中發現, 用紫藥水治療鵝口瘡有不少缺點。 嬰幼兒尤其是新生兒的口腔黏膜薄嫩, 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 唾液分泌較少, 口腔黏膜乾燥,
沒有根治鵝口瘡輕易復發
鵝口瘡用1%~2%的蘇打水(碳酸氫鈉溶液)於每次哺乳前後清潔孩子的口腔, 是治療鵝口瘡的有效方法。 使用這種方法, 輕症患兒不用其他藥物, 病變2~3天即可消失。 有些母親看到寶寶口腔的病變已經消失, 就馬上停藥, 這樣輕易復發。 這是因為蘇打水治療鵝口瘡主要是通過清除口腔內能分解產酸的殘留乳凝塊或糖類, 使口腔成為鹼性環境, 從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 不能直接殺滅白色念珠菌。 因此, 用蘇打水治療鵝口瘡時, 在口腔內病變消失後仍需繼續用藥4~5日。
抗生素的濫用
當寶寶患了鵝口瘡後, 有的母親為消除感染, 常自作主張給孩子服抗生素類藥物。 殊不知, 小兒鵝口瘡用抗生素不但無效, 有時反而會加重病情。 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口腔內寄生著許多微生物, 如常見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 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互相拮抗, 並常保持共生狀態, 一般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當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時, 會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殺死, 從而破壞它們之間的生態平衡。 但是, 抗生素是無法抑制和殺滅白色念珠菌的。 當那些可以產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質的微生物數量因使用抗生素而減少時, 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 從而使病情加重。
上述文章內容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關於治療鵝口瘡的常見誤區, 相信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掌握。 生活中, 要多關心寶寶的健康, 一旦發生異常症狀, 要及時檢查和治療。 切記以上的誤區治療, 能夠幫助寶寶早日恢復健康, 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