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 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 對待孩子不能一有要求就滿足, 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利。 那麼怎麼延遲滿足孩子要求?下面小編為你介紹怎麼延遲滿足孩子要求。什麼是延遲滿足
所謂延遲滿足, 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 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 獲得更大的享受, 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 放棄眼前的誘惑。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 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 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 說到底, 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延遲滿足的作用
延遲滿足是幼兒自我控制的表現之一, 反映的是一個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時, 能否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 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延遲滿足不僅是幼兒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 也是兒童社會化和情緒調節的重要成分, 更是伴隨人終生的一種基本的、積極的人格因素,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 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具有較強的自信心, 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 更能抵制住即刻滿足的誘惑, 而實現長遠的、更有價值的目標。
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 在未來發展傾向上則缺乏上述品質, 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回家、貪睡懶覺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 出現心理問題的人也相對較多;進入青春期後, 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縮、固執, 優柔寡斷;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
延遲滿足——吃玩學
如何在生活中用延遲滿足來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嘗試。
吃
孩子要吃, 爸爸媽媽不要一概接受或拒絕孩子, 可以採用“延遲滿足”的方法。 比如, 在保證孩子三餐吃飽的前提下, 讓孩子完成一個“任務”後, 再吃零食。 “任務”可以是等待, 也可以是學一個小本領, 或者是聽媽媽講一個故事, 只要是能夠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延遲”方式都是可取的。
玩
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 不要讓孩子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也可以運用“延遲滿足”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又比如孩子想買一個新玩具, 爸爸媽媽可以建議等到節日或他生日時再買給他;在和孩子一起玩競賽遊戲的時候,
學
孩子在學習新本領的時候, 常常會碰到不會做或一下子學不會的時候。 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延遲滿足。 首先, 孩子碰到不會做的事時, 爸爸媽媽不要立即幫助孩子, 而是在一旁仔細觀察, 看看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等瞭解孩子的情況後, 再慢慢地給予指導, 切忌直接把解決方法告訴孩子。 其實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 孩子的需要就已經被延遲了。 而且, 孩子在這段時間內的探索, 其實是在自我學習, 對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益無害。
延遲滿足四技巧
技巧一:延遲從一分鐘開始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要遵循小步遞進的原則。 也就是說, 不要期望孩子一開始就能等待20分鐘。 只要孩子能等上一小段時間, 而且在等待的時間裡不哭也不鬧, 這樣就是在自我控制了。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等待, 時間由短到長, 逐步增加。
注意點:
最初的延遲時間不要過長, 否則會讓孩子灰心喪氣, 徹底放棄追求的目標和信心。
延遲持續的時間每次要逐步加長。
技巧二:等待時不要過分關注
延遲滿足是一種自律行為, 可是孩子還小, 往往需要通過他律才能做到延遲滿足。 這時,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其他工具, 比如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他喜歡的東西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不要總是親歷親為,對孩子進行監督,也可以讓孩子嘗試自我監督,這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點:
孩子在等待時,爸爸媽媽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正在看著他。
孩子在等待時可能會哭鬧,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住,不要因為不忍心就滿足了孩子。
技巧三:採用代幣法來延遲滿足
代幣法也是延遲滿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要買一樣新的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樣好吃的東西時,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這些獎勵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表揚,不要採用物質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
注意點:
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視具體情況而定,失去了原則性。
爸爸媽媽和孩子的約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來制訂,不要和孩子約定他難以達到的目標。
和孩子約定的事,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到。
“延遲滿足”的目的在於訓練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忍耐。而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易成功,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也會更有耐性,較易適應社會。因此,爸爸媽媽不要因為愛孩子而一味地滿足他,延遲滿足能讓孩子將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技巧四:ABCD法
ABCD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為,B代表現在,C代表未來,D代表改變的策略。比如,你現在的行為表現是“做事拖延”,好處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未來等待你的都是讓你頭痛的難題和麻煩。那麼改變的策略有哪些呢?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與讓我們分心的獎賞保持距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學會如何應用延遲滿足教育孩子了嗎?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不要總是親歷親為,對孩子進行監督,也可以讓孩子嘗試自我監督,這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點:
孩子在等待時,爸爸媽媽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正在看著他。
孩子在等待時可能會哭鬧,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住,不要因為不忍心就滿足了孩子。
技巧三:採用代幣法來延遲滿足
代幣法也是延遲滿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要買一樣新的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樣好吃的東西時,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這些獎勵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表揚,不要採用物質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
注意點:
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視具體情況而定,失去了原則性。
爸爸媽媽和孩子的約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來制訂,不要和孩子約定他難以達到的目標。
和孩子約定的事,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到。
“延遲滿足”的目的在於訓練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忍耐。而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易成功,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也會更有耐性,較易適應社會。因此,爸爸媽媽不要因為愛孩子而一味地滿足他,延遲滿足能讓孩子將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技巧四:ABCD法
ABCD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為,B代表現在,C代表未來,D代表改變的策略。比如,你現在的行為表現是“做事拖延”,好處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未來等待你的都是讓你頭痛的難題和麻煩。那麼改變的策略有哪些呢?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與讓我們分心的獎賞保持距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學會如何應用延遲滿足教育孩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