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怎麼延遲滿足孩子要求

養生之道網導讀: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 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 對待孩子不能一有要求就滿足, 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利。 那麼怎麼延遲滿足孩子要求?下面小編為你介紹怎麼延遲滿足孩子要求。

什麼是延遲滿足

所謂延遲滿足, 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 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 獲得更大的享受, 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 放棄眼前的誘惑。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 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 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 說到底, 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 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回家, 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 進入青春期後, 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執, 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 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延遲滿足的作用

延遲滿足是幼兒自我控制的表現之一, 反映的是一個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時, 能否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 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延遲滿足不僅是幼兒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 也是兒童社會化和情緒調節的重要成分, 更是伴隨人終生的一種基本的、積極的人格因素,

是兒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賴走向獨立的重要標誌。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 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具有較強的自信心, 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 更能抵制住即刻滿足的誘惑, 而實現長遠的、更有價值的目標。

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 在未來發展傾向上則缺乏上述品質, 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回家、貪睡懶覺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 出現心理問題的人也相對較多;進入青春期後, 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縮、固執, 優柔寡斷;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

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延遲滿足——吃玩學

如何在生活中用延遲滿足來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嘗試。

孩子要吃, 爸爸媽媽不要一概接受或拒絕孩子, 可以採用“延遲滿足”的方法。 比如, 在保證孩子三餐吃飽的前提下, 讓孩子完成一個“任務”後, 再吃零食。 “任務”可以是等待, 也可以是學一個小本領, 或者是聽媽媽講一個故事, 只要是能夠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延遲”方式都是可取的。

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 不要讓孩子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也可以運用“延遲滿足”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又比如孩子想買一個新玩具, 爸爸媽媽可以建議等到節日或他生日時再買給他;在和孩子一起玩競賽遊戲的時候,

不要每次都讓孩子贏, 讓他先輸再贏的方法也能讓孩子獲得延遲滿足。 這樣, 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或正式比賽時, 就不會經受不起挫折或因失敗而失去信心了。

孩子在學習新本領的時候, 常常會碰到不會做或一下子學不會的時候。 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延遲滿足。 首先, 孩子碰到不會做的事時, 爸爸媽媽不要立即幫助孩子, 而是在一旁仔細觀察, 看看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等瞭解孩子的情況後, 再慢慢地給予指導, 切忌直接把解決方法告訴孩子。 其實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 孩子的需要就已經被延遲了。 而且, 孩子在這段時間內的探索, 其實是在自我學習, 對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益無害。

延遲滿足四技巧

技巧一:延遲從一分鐘開始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要遵循小步遞進的原則。 也就是說, 不要期望孩子一開始就能等待20分鐘。 只要孩子能等上一小段時間, 而且在等待的時間裡不哭也不鬧, 這樣就是在自我控制了。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等待, 時間由短到長, 逐步增加。

注意點:

最初的延遲時間不要過長, 否則會讓孩子灰心喪氣, 徹底放棄追求的目標和信心。

延遲持續的時間每次要逐步加長。

技巧二:等待時不要過分關注

延遲滿足是一種自律行為, 可是孩子還小, 往往需要通過他律才能做到延遲滿足。 這時,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其他工具, 比如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他喜歡的東西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不要總是親歷親為,對孩子進行監督,也可以讓孩子嘗試自我監督,這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點:

孩子在等待時,爸爸媽媽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正在看著他。

孩子在等待時可能會哭鬧,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住,不要因為不忍心就滿足了孩子。

技巧三:採用代幣法來延遲滿足

代幣法也是延遲滿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要買一樣新的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樣好吃的東西時,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這些獎勵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表揚,不要採用物質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

注意點:

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視具體情況而定,失去了原則性。

爸爸媽媽和孩子的約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來制訂,不要和孩子約定他難以達到的目標。

和孩子約定的事,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到。

“延遲滿足”的目的在於訓練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忍耐。而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易成功,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也會更有耐性,較易適應社會。因此,爸爸媽媽不要因為愛孩子而一味地滿足他,延遲滿足能讓孩子將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技巧四:ABCD法

ABCD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為,B代表現在,C代表未來,D代表改變的策略。比如,你現在的行為表現是“做事拖延”,好處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未來等待你的都是讓你頭痛的難題和麻煩。那麼改變的策略有哪些呢?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與讓我們分心的獎賞保持距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學會如何應用延遲滿足教育孩子了嗎?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不要總是親歷親為,對孩子進行監督,也可以讓孩子嘗試自我監督,這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點:

孩子在等待時,爸爸媽媽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正在看著他。

孩子在等待時可能會哭鬧,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住,不要因為不忍心就滿足了孩子。

技巧三:採用代幣法來延遲滿足

代幣法也是延遲滿足的好方法之一。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要買一樣新的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樣好吃的東西時,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這些獎勵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表揚,不要採用物質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

注意點:

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視具體情況而定,失去了原則性。

爸爸媽媽和孩子的約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來制訂,不要和孩子約定他難以達到的目標。

和孩子約定的事,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到。

“延遲滿足”的目的在於訓練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忍耐。而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易成功,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也會更有耐性,較易適應社會。因此,爸爸媽媽不要因為愛孩子而一味地滿足他,延遲滿足能讓孩子將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技巧四:ABCD法

ABCD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為,B代表現在,C代表未來,D代表改變的策略。比如,你現在的行為表現是“做事拖延”,好處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未來等待你的都是讓你頭痛的難題和麻煩。那麼改變的策略有哪些呢?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與讓我們分心的獎賞保持距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學會如何應用延遲滿足教育孩子了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