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膿性腦膜炎的分證論治

1.邪襲肺衛

(1)治法:辛涼透熱, 解毒利咽。

(2)方劑:銀翹散 (《溫病條辨》)加減。

(3)組成:金銀花20g, 連翹15g, 薄荷10g (後下), 牛蒡子10g, 大青葉15g, 板藍根15g, 黃芩10g, 菊花10g, 防風10g, 蘆根30g, 桔梗6g, 生甘草6g。

(4)備選方:桑菊飲 (《溫病條辨》)。 適用于風溫初起。 藥用桑葉10g, 菊花10g, 杏仁6g, 連翹10g, 薄荷6g, 桔梗6g, 甘草6g, 葦根10g。

(5)加減:嗜睡者加菖蒲、郁金;嘔吐者加竹茹、生薑。

(6)臨證事宜:本方主治溫病初起, 芳香辟穢, 清熱解毒, 若兼夾他證, 應注意加減, 不必拘泥于一方一藥。

2.衛氣同病

(1)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2)方劑:銀翹散 (《溫病條辨》)合白虎湯 (《傷寒論》)化裁。

(3)組成:金銀花30g, 連翹12g, 牛蒡子10g, 薄荷10g, 竹葉10g, 防風10g, 生石膏45g (先煎),

知母10g, 大青葉15g, 蒲公英24g, 葛根30g, 生甘草6g。

(4)備選方:竹葉石膏東加減。 適於熱病之後, 餘熱留戀未清, 兼有脾胃虛弱者更適宜。 竹葉15g, 石膏30g, 半夏10g, 麥冬15g, 人參5g, 甘草6g, 粳米15g。

(5)加減:便秘者加大黃、芒硝;皮膚有出血點者加丹皮、水牛角。

(6)臨證事宜:銀翹散為辛涼平劑, 白虎湯主治陽明熱盛, 對於表證未解的無汗發熱, 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 則不可誤投本方。

3.氣血兩燔

(1)治法:清熱涼血解毒。

(2)方劑:清瘟敗毒飲 (《疫病論》)加減。

(3)組成:生石膏45g (先煎), 生地黃30g, 丹皮10g, 梔子10g, 黃芩10g, 黃連10g, 連翹12g, 赤芍12g, 玄參15g, 知母10g, 金銀花30g, 大青葉15g, 水牛角粉5g (沖)。 (4)備選方:黃連解毒湯 (《外台秘要》)加減。 適於實熱火毒, 壅盛三焦之證。 藥用黃連10g, 黃芩6g, 黃柏6g, 梔子10g, 生地15g, 玄參10g, 丹皮10g。

(5)加減:大便燥結加生大黃、芒硝, 瘀斑甚者加紫草、側柏葉;嘔吐者加竹茹、姜半夏;頭痛重者加菊花、白芷、槁本;抽搐者加僵蠶、蜈蚣。

(6)臨證事宜:本方主治熱毒充斥, 氣血兩燔之證。 重在大清陽明氣分疫熱, 需重用石膏。

4.邪熱內陷, 風火相煽

(1)治法:清熱涼血, 熄風開竅。

(2)方劑:清瘟敗毒飲 (《疫病論》)加羚羊鉤藤湯 (《通俗傷寒論》)化裁。

(3)組成:水牛角5g (沖), 羚羊角粉2g (分沖), 生石膏45g (先煎), 生地黃30g, 丹皮10g, 赤芍12g, 鉤藤30g, 僵蠶15g, 蜈蚣6g, 葛根30g, 菖蒲10g, 郁金10g, 膽南星6g, 梔子10g, 生甘草8g。

(4)備選方:犀角地黃湯合化斑東加減。 水牛角30g, 生地黃15g, 丹皮10g, 玄參10g, 甘草3g, 赤芍10g, 石膏30g, 知母10g, 板藍根30g, 紫草10g。

(5)加減:痰涎壅盛加鮮竹瀝、天竺黃、猴棗散;腑實熱證配大黃、芒硝;抽搐甚者加至寶丹;竅閉不開加安宮牛黃丸鼻飼。

(6)臨證事宜:本證多兼有陰傷、熱盛動風等,

應注意配以養陰增液, 涼肝熄風之品。

5.正不勝邪, 正氣欲脫

(1)治法:益氣固脫, 回陽救逆。

(2)方劑:生脈散 (《內外傷辨惑論》)合參附龍牡湯 (《世醫得效方》)化裁。

(3)組成:紅人參10~30g, 五味子10g, 炮附子10g, 煆龍骨30g, 煆牡蠣30g, 甘草9g。

(4)備選方:參附東加減。 人參10g, 附子10g。

(5)加減:極危重者, 先以獨參湯煎服。

(6)臨證事宜:本方常用於急救, 但一俟陽氣來複, 病情穩定, 便當辨證調治, 不可多服, 免純陽之品過劑, 反致助火傷陰耗血。

6.余邪未盡, 氣陰兩傷。

(1)治法:清透餘邪, 益氣養陰。

(2)方劑:清暑益氣湯 (《溫熱經緯》)加減。

(3)組成:西洋參6g, 石斛15g, 麥冬15g, 竹葉10g, 知母10g, 荷梗10g, 西瓜翠衣15g, 白薇15g, 青蒿15g, 生地黃15g, 甘草6g。

(4)備選方:青蒿鱉甲湯 (《溫病條辨》)加減。 青蒿10g, 鱉甲15g, 生地黃15g, 知母10g, 丹皮10g, 黨參15g, 黃芪15g, 五味子10g。

(5)加減:納呆加焦三仙;濕困脾胃者加蒼術、白術、茯苓。

(6)臨證事宜:本方清暑益氣, 養陰生津, 適於暑熱傷津耗氣之證, 但若兼夾濕邪者, 對麥冬、知母等滋膩陰柔之品當酌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