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大黃湯

目錄 《鬼遺》 《鬼遺》 《金匱翼》 《聖惠》 《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 《聖濟總錄》 《普濟方》 《聖濟總錄》 《肘後方》 《聖濟總錄》 《千金》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大黃湯《鬼遺》

【別名】 五利湯、五利大黃湯

【處方】 大黃3兩, 梔子50個, 升麻2兩,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3兩, 芒消1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癰疽, 發背, 時毒焮腫赤痛, 煩渴便秘, 脈實數;年四十已, 還強壯, 常大患熱癰無定處,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五利湯(《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一三○)。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升麻升舉清陽於上, 消、黃蕩滌熱毒於下, 黃芩、梔子兼清表熱,

從滲道而泄也。

【臨床應用】 時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腫, 發熱口幹, 脈洪實而便秘, 此三陽蘊熱症也。 必舍時從症治之, 以五利大黃湯一劑便行二次, 赤腫稍退, 內熱稍疏。 又以升麻解毒湯二服, 腫消而病癒。 此為用寒遠寒之意也。

【摘錄】 《鬼遺》卷三

大黃湯《鬼遺》

【處方】 大黃2兩, 牡丹3兩, 芥子半升, 消石3合, 桃仁的功效與作用50枚(去皮, 炒, 切之)。

【功能主治】 腸癰之為病, 診小腹腫痞堅, 按之則痛, 或在膀胱左右, 其色或赤, 或白色, 堅大如掌, 熱, 小便欲調, 時色色汗出, 時複惡寒。 其脈遲堅, 未成膿者;腸內生癰, 腹痛, 小便數似淋, 身甲錯, 腹皮急, 按之濡, 如腫狀, 或連臍生瘡。 腸癰初起, 小腹隱痛, 小便淋澀, 小腹堅硬如掌而熱, 按之則痛, 肉色如故, 或焮赤微腫。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以水6升5合, 煮取1升, 分為兩服, 膿下;無者, 下血大良。

【注意】 脈數膿成, 不可服此方。

【摘錄】 《鬼遺》卷三

大黃湯《金匱翼》

【處方】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茱萸炒)、木香各等分, 生大黃加倍。

【功能主治】 五痢。

【用法用量】 《金匱翼》引本方用川黃連(吳茱萸炒)一兩, 廣木香一兩, 大黃(酒浸, 炒)二兩。

【摘錄】 方出《韓氏醫通》卷下, 名見《金匱翼》卷七

大黃湯《聖惠》

【處方】 川大黃3分(銼碎, 微炒), 前胡半兩(去蘆頭),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半兩(銼碎, 微炒),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蔥白2兩半(切), 豉1合,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半兩。

【制法】 上銼細, 和勻。

【功能主治】 乳石發動, 大腸壅滯, 心膈痞滿, 腹痛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銼,

炒)1兩, 桃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黃, 研)半兩,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米炒黃)1分, 木通半兩(銼)。

【制法】 上4味, 除桃仁外, 為粗末, 加桃仁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 傷寒, 內有瘀血, 大便不利, 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以水1盞, 煎至7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銼碎, 醋的功效與作用炒)2兩, 桂(去粗皮)1兩,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 銼)1兩,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兩, 細辛(去苗葉)1兩, 桑根白皮(炙黃色, 銼)2兩。

【功能主治】 水腫。

【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 每服用水3盞, 藥5錢匕, 加大棗的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2枚(擘破), 同煎至9分, 去滓, 入白餳1匙頭, 更煎1沸, 溫服, 每日3次。 利小便3-5升即愈。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生)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 炒)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折, 血瘀不散。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 水1盞, 煎至7分, 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銼, 炒)2兩, 牛膝(去苗, 酒浸, 切, 焙)2兩, 牡丹皮1兩, 紫葳(淩霄花是也)1兩, 虻蟲(去翅足, 炒)1兩, 甘草(炙)1兩, 水蛭(炒)半兩, 代赭(別研)半兩, 乾薑(炮)半兩, 細辛(去苗葉)半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 麩炒)4兩, 麻仁1兩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婦人經年月水不通, 胞中有風冷。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黃用量原缺。

【注意】 取下惡物後避風。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銼碎, 醋少許炒)半兩, 當歸(切, 焙)半兩, 熟幹地黃(焙)半兩, 桂(去粗皮)半兩, 芍藥半兩, 吳茱萸(浸洗,

焙乾, 炒)1分, 雄黃(研)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後中風, 角弓反張, 不得俯仰, 筋脈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 水1盞、加羊脂1棗大, 同煎7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銼, 炒)1兩半,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去粗皮, 生薑汁炙)1分, 乾薑(炮)1分, 桂(去粗皮)1分, 甘草(炙)1分, 當歸(切, 焙)半兩, 人參半兩, 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去黑皮)半兩, 白術半兩, 桔梗(微炒)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暴冷, 洞泄注下, 或乳冷結不消, 或吐下嘔逆, 及赤白利下。 若中乳, 或乳母洗浴, 水氣未消, 飲兒為霍亂者。

【用法用量】 一二百日兒每用1錢匕, 水半盞, 煎至3分, 去滓, 分3次溫服;2-3歲兒每服2錢匕, 水1盞, 煎至6分, 去滓, 分2次溫服, 空心、午後各1次。

若已服諸利藥,胃中虛冷,大下如水,幹嘔眼白者,可去大黃。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大黃湯《普濟方》

【處方】 麝香的功效與作用3株(別研),大黃4分,甘遂3分,石膏3分,黃芩3分,甘草3分,青木香3分,前胡4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咳腫,壯熱有實。

【用法用量】 水7升,煮1升9合,每服3合,日4服,夜3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六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銼,炒)1分,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吐血。

【用法用量】 3-4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加黑豆的功效與作用30粒,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大黃湯《肘後方》

【別名】 大黃散、升麻湯

【處方】 大黃2兩,甘草2兩,炙黃芩2兩,升麻2兩,梔子100枚。

【功能主治】 發背上初欲腫,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用法用量】 大黃散(《聖惠》卷六十一)、升麻湯(《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摘錄】 《肘後方》卷五

大黃湯《聖濟總錄》

【別名】 大黃散

【處方】 大黃(銼,炒)半兩,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樸消(別研)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黃耆(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大黃散(《普濟方》卷○五)。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大黃湯《千金》

【處方】 大黃半兩,茯苓半兩(一本作黃芩),烏賊骨2枚,皂莢6枚(如豬牙者),甘草(如指大者)1尺,芒消(如雞子)1枚。

【功能主治】 蛇症,蛇瘕。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3沸,去滓納消。適寒溫,盡服之。10日1劑,作如上法,欲服之宿勿食,平旦服,當下病根也。

【注意】 忌海藻、菘菜等。

【摘錄】 《千金》卷十一

若已服諸利藥,胃中虛冷,大下如水,幹嘔眼白者,可去大黃。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大黃湯《普濟方》

【處方】 麝香的功效與作用3株(別研),大黃4分,甘遂3分,石膏3分,黃芩3分,甘草3分,青木香3分,前胡4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咳腫,壯熱有實。

【用法用量】 水7升,煮1升9合,每服3合,日4服,夜3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六

大黃湯《聖濟總錄》

【處方】 大黃(銼,炒)1分,黃芩(去黑心)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吐血。

【用法用量】 3-4歲兒每服1錢匕,水7分,加黑豆的功效與作用30粒,同煎至4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大黃湯《肘後方》

【別名】 大黃散、升麻湯

【處方】 大黃2兩,甘草2兩,炙黃芩2兩,升麻2兩,梔子100枚。

【功能主治】 發背上初欲腫,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用法用量】 大黃散(《聖惠》卷六十一)、升麻湯(《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摘錄】 《肘後方》卷五

大黃湯《聖濟總錄》

【別名】 大黃散

【處方】 大黃(銼,炒)半兩,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樸消(別研)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黃耆(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癰瘡,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大黃散(《普濟方》卷○五)。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大黃湯《千金》

【處方】 大黃半兩,茯苓半兩(一本作黃芩),烏賊骨2枚,皂莢6枚(如豬牙者),甘草(如指大者)1尺,芒消(如雞子)1枚。

【功能主治】 蛇症,蛇瘕。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3沸,去滓納消。適寒溫,盡服之。10日1劑,作如上法,欲服之宿勿食,平旦服,當下病根也。

【注意】 忌海藻、菘菜等。

【摘錄】 《千金》卷十一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