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共濟失調是一組以慢性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特徵的遺傳變性病;世代相傳的遺傳背景、共濟失調表現及小腦損害為主的病理改變是三大特徵。 本組疾病除小腦及傳導纖維受累外, 常累及脊髓後柱、錐體束、腦橋核、基底核、腦神經核、脊神經節和自主神經系統等。 共濟失調步態最先出現且逐漸加重, 最終使患者臥床, 臨床症狀複雜、交錯重疊, 那麼, 此病該怎樣治療呢?
遺傳性共濟失調怎樣治療
一、取穴
主穴:平衡區、感覺區、語言Ⅰ、Ⅱ、Ⅲ區。
配穴:額頂帶(前1/4和後1/4)、頂顳帶、頂枕帶。
額頂帶位置:神庭至百會穴左右各旁開半寸處的一寸寬頻,
頂顳帶位置:前頂穴至頭維穴, 向前後各旁開半寸的條帶。
頂枕帶位置:自百會穴至腦戶穴連線左右各旁開半寸的一寸條帶。
二、治法
可先用主穴, 如效不顯, 則改配穴。 主穴以28號1.5~2寸毫針沿皮快速刺入1~1.5寸, 用 200次/分的頻率進行快速撚轉, 持續5分鐘, 間隔10分鐘再撚轉5分鐘, 重複3次出針。
配穴:額頂帶前1/4由上向下刺, 額頂帶後1/4由前向後刺, 頂顳帶應用4根毫針由上向下接連透刺, 而第1針須與額頂帶後1/4針行交叉刺, 每根毫針中間間隔1寸。 採用輕而慢插針, 快速而有力的抽氣法, 並行快速撚轉1 分鐘, 留針15分鐘, 期間可行針3次。 上述方法每日針1次, 10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