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床而不分房, 這是時下許多父母所選擇的方式, 既鍛煉了寶寶的獨立能力, 也兼顧了對孩子的照顧。 那麼, 什麼時候跟孩子分床睡最好?
1、不建議在孩子1歲之前和父母分床睡
孩子從出生到1歲期間, 是建立良好依戀關係的關鍵期。 如果讓孩子單獨睡覺, 試想一下, 當他們在夜裡醒來時, 看到黑漆漆的一切, 會增加恐懼心理, 從而產生不安全感, 影響信任感的形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晚上他們會因害怕怪獸、妖精而不敢入睡。 如果當他們從惡夢中醒來時, 爸爸媽媽輕輕地拍打和安撫,
2、良好的依戀關係是讓孩子分床睡的前提
我們很多家長都非常希望孩子能獨立, 但是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建立在良好依戀關係上的, 當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信任感, 內心具有足夠的安全感時, 他們才能放心大膽地獨自和這個世界進行交流, 分床睡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家長要幫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當孩子需要家長説明的時候, 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回應。 同時, 不僅要讓孩子和媽媽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還要讓孩子和爸爸、爺爺和奶奶等家庭成員建立信任感。
3、孩子3歲左右時, 可嘗試讓其單獨睡
2-3歲的孩子, 已經能夠明白即使媽媽不在身邊還會回來的道理,
根據精神分析, 3-6歲是兒童的“俄狄浦斯期”, 孩子會對父母的關係、兩性之間的問題比較敏感。 從性心理角度來說, 孩子3歲之後最好與父母分床, 至少不要有可能直接看到父母的性事。
6歲之後, 孩子逐漸進入潛伏期。 這階段孩子對外部世界的關注超過對自身的關注, 如果在小時沒有分開, 那麼這個階段也可以比較容易地分床(房)。 而到青 春期孩子會再次回歸對自身的關注並產生性的衝動, 如果在青春期到來之前還沒有完成 “分”, 可能提示出家庭關係和互動模式是存在一定問題的。
清楚孩子跟大人分床睡的最佳時機, 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睡眠。 那麼, 寶寶如何睡覺更健康?
安撫寶寶睡前情緒
睡前, 不要讓寶寶太興奮, 如果寶寶在睡覺前有一個習慣性的哭鬧前奏, 不要立刻把寶寶脫光。 父母應該平時留心, 掌握寶寶的睡眠習慣, 幫助寶寶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睡眠反射習慣,
清潔寶寶的身體
寶寶情緒平穩後, 就可以開始為寶寶清洗身體。 將寶寶的身體打濕, 用掌心輕輕揉搓至全身, 直至身體微微發紅, 力度不能太大, 也不能太輕, 沐浴露可以隔天用一次, 用清水沖乾淨後, 塗上潤膚露, 取一塊大毛巾將寶寶全身包住, 擦乾後, 放進睡袋裡面。 整個過程要快, 動作乾脆, 室溫調節在大約在25度左右。
寶寶睡著後再離開
寶寶躺下後, 不要立刻走開, 你可以看著他的眼睛, 跟他說話, 輕輕哼歌或者拍拍他的身體, 各種溫和的適合你的寶寶的活動都可以, 直到他睡著。 有些媽媽在寶寶閉上眼睛後就會馬上起身去做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