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主長的教導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情趣

從出生起, 孩子就顯示出了性格上的差異, 有的孩子好哭, 哭聲高亢;有的孩子哭幾聲就止;有的孩子哭起來, 嚶嚶泣泣, 讓人生憐……人的確存在著先天的秉性。

但要知道, 在性格的形成中, 後天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 特別是3歲前, 是培養寶寶形成良好性格的關鍵時期。 此期基礎打得好, 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豁達、開朗、樂觀、隨和的人, 這對他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會有極大的説明。

“做一個好脾氣的小寶寶。 ”平時要常對孩子說這句話, 當孩子使性子時, 當孩子哭泣時, 當孩子做什麼事沒成功而發急時,

你一定要提醒他, 好脾氣的小寶寶應該怎樣做。

其實, 大人在做事不成功時也會發急的, 但是, 急對解決問題並無任何幫助。 正確的方法是動腦筋, 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孩子, 我們可以提示他正確的方法, 並且可以示範或暗助, 讓孩子知道, 急躁是沒用的, 想辦法才能做成功。

孩子也會有不順心的時候, 如果孩子哭鬧, 我們應該找找孩子哭的原因, 因為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地鬧的。 找到原因後, 對孩子提出的合理的要求要給予滿足, 對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要跟他講明為什麼不行。 父母在講清不行後, 就一定要態度堅決, 使孩子知道, 鬧是沒用的。

當然, 態度堅決不是說態度生硬。 有些家長, 對孩子的態度是隨自己的情緒而時常變化的,

今天心情好, 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答應;明天心情不好, 孩子並沒有怎麼著, 就對孩子一通呵斥。 這樣做的結果, 會使孩子性格乖戾。

寶寶在兩歲之後, 自我意識會有很大的發展, 他有了自己的看法, 有了自己的主張。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主張強行壓制, 孩子就可能要“堅持己見”, 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變強了, 不聽話了。

其實孩子強不強, 與父母的態度關係很大, 父母如果總是要擺出絕對權威, 不尊重孩子, 不給孩子“自主權”, 孩子就會心生不服。 因此, 要學會尊重孩子, 聽聽孩子的想法, 加以肯定或誘導, 這對孩子性格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 應該注意,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 往往與父母對他的評價有關, 有些父母在孩子鬧了一兩次後,

就對人說, 這孩子, 特別強!他呀, 怪脾氣, 跟他爸似的。

孩子就會想, 我是一個強孩子, 我爸爸就是這樣, 我當然也是這樣。 將自己劃入強的行列之中。 如果我們說, 這孩子性格好, 從來不胡鬧, 孩子也會自己約束自己“不胡鬧”的。 角色定位作用, 對孩子的影響作用很大, 所以, 對孩子要多說讚揚的話, 每個孩子都特別看重父母的肯定。

好脾氣的小寶寶應該是不固執的, 但也不是沒主見的。 讓寶寶“發表意見”, 認真聽寶寶的想法並加以實施, 孩子就會有主見。

好脾氣, 應表現在能與人友好相處上。 在孩子與小朋友交往中, 如果發生爭執, 父母要注意不能過分偏袒自己的孩子, 應該幫助他學會協調、學會謙讓, 也學會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有一天, 我看到一個孩子在哭, 另一個女孩在哄他, 旁邊站了幾個小朋友。 我過去問了一下, 得知那孩子之所以哭, 是因為別的孩子不同她玩了。 而那個哄她的孩子平時跟她最好, 所以看到她哭就哄她。

這說明, 孩子們已經自己解決了問題。 但正在這時候, 那位哭的女孩的母親來了, 質問道:“誰弄哭靜靜了?”有孩子說:“王珊不跟她玩了, 她就哭了。 ”那位母親轉而對著哄她孩子的小姑娘斥道:“你為什麼不同她玩?我們還不同你玩呐!”說著拉著孩子就走了。 她身後留下幾個撇嘴的孩子。

我知道, 在短期內, 她的孩子不大可能加入小朋友的遊戲中, 也不大可能獲得孩子們的友誼了。 所以說, 讓孩子成為一個好脾氣的小寶寶,

父母首先要大度、開朗、溫和, 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