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是由第4、5腰神經和第1、2、3骶神經前支組成。 從椎間孔出椎管後, 走行於盆腔後側, 在梨狀肌下部出臀部, 沿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背外側分佈。 坐骨神經痛通常是指由於某種原因的刺激和壓迫導致沿坐骨神經走行及分佈區的放射痛。 主要表現為陣發性或持續性竄痛, 夜間尤為明顯, 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 每遇咳嗽、打噴嚏等易使腹壓升高的動作時, 疼痛加劇。 屈膝屈髖或向健側側臥休息後疼痛可減輕,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臨床症狀,
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 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 原發性為坐骨神經的炎症引起的疼痛, 以單側者居多, 可常和肌纖維炎同時發生。 繼發性為坐骨神經走行的鄰近組織病變, 產生機械性刺激、壓迫或粘連所引起的疼痛, 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黃韌帶肥厚、脊椎滑脫、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結核、馬尾神經瘤、梨狀肌綜合征、臀部注射藥物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根據坐骨神經受刺激或壓迫的部位不同, 可分為根性及幹性坐骨神經痛。 根性坐骨神經痛, 受累部位在根管或椎管內, 患者常感腰骶部及腿部竄痛, 腰椎棘突旁有明顯壓痛點, 並沿坐骨神經走行向下肢放射,
坐骨神經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 腰椎間盤突出症可以是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病因, 而坐骨神經痛則只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個主要症狀, 二者互為因果。 所以, 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坐骨神經痛患者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而也有相當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