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坐骨神經痛的鑒別診斷

一、神經卡壓:周圍神經遠端卡壓可表現為無痛、進行性肌肉無力或以根性疼痛假像出現。 Saal 等報導一組因下肢周圍神經卡壓引起腿痛但初診時考慮為神經根損害的病例, 將其稱為假性根痛綜合征。 經肌電圖診斷, 根據病因分為股神經、隱神經、腓總神經或脛神經卡壓。 其中44 %的患者表現為陽性神經根牽拉征及脊柱。

二、周圍神經損傷:其病理改變包括神經失用(neurapraxia) 、軸突斷裂( axonotmesis ) 及神經斷裂( neu2rotmesis) 等。 損傷的原因包括切割、挫滅、牽拉、壓迫、高溫、電擊和注射等。 如臀部注射可引起坐骨神經損傷, 腹部、盆腔及髖部手術可造成股神經損傷。

三、缺血性神經病:引起神經痛的血管疾患包括兩類: (1) 栓塞引起的急、慢性大動脈病變, 動脈壁損傷, 動脈內注射毒性藥物, 主動脈及其分支硬化。 (2) 糖尿病、動脈炎、澱粉樣變性或血液粘度異常所引起的小動脈病變。 這些動脈病變可影響伴隨走行的神經, 包括周圍神經、腰骶神經叢及神經根。 血管性疼痛在下肢常被描述為燒灼痛, 稱為缺血性神經炎。 疼痛及神經損害發作突然, 下肢無脈、小腿和足溫度及皮膚改變均提示小血管病變。 診斷多須依據有關的血管檢查。 缺血性神經病與盆腔腫瘤、血腫或腰椎椎管狹窄難以鑒別。 症狀突然發作、遠側感覺性多經病、單根顱神經病、血糖異常及異常電生理改變有助於診斷。

坐骨神經機能障礙可僅見于運動時, 休息後恢復正常。 血管外科治療有效。

四、腫瘤:周圍神經腫瘤相對少見。 沿坐骨神經走行區發生的腫瘤或包塊可產生疼痛或進行性神經損害而導致診斷不清。 這些腫瘤可分為神經外或神經內腫瘤, 也可分為良性或惡性。 最常見的兩種神經外腫瘤是脂肪瘤和腱鞘囊腫, 後者可壓迫腓總神經和脛後神經。 神經內腫瘤包括: (1) 周圍神經鞘腫瘤, 如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血管瘤、惡性神經鞘瘤; (2) 周圍神經元腫瘤(神經節瘤) ; (3) 周圍神經來源的浸潤性腫瘤。 周圍神經腫瘤的臨床表現因部位而異, 可表現為坐骨神經痛、跗管綜合征、進行性下肢麻木或無力、足下垂或痛性包塊, 不典型根性疼痛及常規治療無效時應引起警惕。

五、其它:營養缺乏(如腳氣病、惡病質) 、中毒或代謝紊亂等也可引起疼痛、感覺異常及遠端肌肉無力, 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 感覺遲鈍或異常通常呈襪套分佈, 病因治療有效。 細菌或寄生蟲感染、HIV 感染均可引起痛性神經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