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科的李榮醫生, 前段時間遇見了位小患者。 明明已經快3歲了, 就是不肯好好吃飯。 每頓飯都得靠媽媽把飯菜肉一起打成糊, 灌進奶瓶裡給他吃。 雖然問題暫時解決了, 可做媽媽的很發愁:總不能一直這樣吧。
其實這樣的情況真不少見。 李榮遇見過形形色色的孩子:有一頓飯吃上一兩個小時的, 有吃塊肉嫌嚼不動直接吐掉的, 有吃蔬菜直犯噁心的, 還有這種只能吃“流質食物”的……這些孩子背後都是同一個問題:不會咀嚼, 不愛咀嚼, 不肯咀嚼。
這話說出來可能許多家長會覺得好笑:吃東西是本能,
剛出生的小嬰兒沒有牙, 靠吸吮乳汁來進食, 這時候的寶寶會採用一種專門的吞咽方法:用舌頭頂住上齶, 然後拼命向後吸。 可隨著孩子逐漸成長, 食物種類變得豐富, 牙齒也長出來後, 就要開始學習去咀嚼和吞咽, 比如食物進入口腔後, 用牙齒切碎、磨細, 然後混合唾液滾成團慢慢吞下。 等掌握了這個方法, 孩子才學會了成人的咀嚼吞咽法。
正常情況下, 隨著孩子開始接觸輔食, 特別是半歲後逐漸開始接觸各類“磨牙”小食品後, 就會自然掌握這種方法, 然後過渡到“成人模式”。 可事實上, 現在許多家長心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