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土醫特色診斷五法

[FS:CONTENT_START]

土家醫藥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 逐步積累了一些獨特的診療方法。 主要通過看診、問診、聽診、脈診、摸診等五個方面來觀察和瞭解疾病的變化, 分析判斷疾病的癥結。

(一)看診

看診, 就是通過醫者目視, 去觀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和形體變化的一種診療方法。

看神色 即看神態, 分為有神和喪神, 對神清色潤, 精神煥發者, 稱為有神, 多屬無病或病輕。 對神呆無華, 精神萎靡, 或狂言胡語者, 稱為喪神, 主病重。

看水色 面部紅潤光澤, 稱之為水色好, 主無病或病輕。 反之, 面部枯槁無華, 為無水色, 多屬病色。 如面色黃或假自者屬氣血虧損,

多見於黃腫病、小兒走胎;面白如紙, 主氣血精不足, 多見於肺癆或其他癆病;面色赤紅, 屬熱, 包括內熱和外症;面青色者, 主風, 多見於各種風症、驚症、痛症或中毒。

看眼 眼是人體的視窗, 通過看眼睛, 可以洞察體內疾病。 眼角色紅, 主火;色黃, 主肝病;眼珠上有藍斑, 主螬蟲病;起血絲, 主火氣上攻, 為火眼;有波浪狀白芒, 多屬肺火, 見於咯癆;目腫, 多為水腫病始期。 小兒眼睛斜視或上翻, 多見於驚症、風症;睡時露珠, 屬走胎;眼珠滯呆不動, 多為危候。

看舌 舌診是看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看舌質、舌苔為主。 舌質紅, 見於火氣入內、火毒或三元內火之病。 舌質淡, 多屬氣血精不足, 舌質紫暗, 為內有瘀血, 舌兩邊有斑點, 帶深紅色,

為螬蟲病。

舌苔白, 主風、寒、濕氣, 常見於著涼、風濕等病症。 苔黃, 多見於火熱滯肚, 主隔食、走胎等疾病。 舌上有白沫, 主內有寒氣。

看耳筋 主要是看小兒和婦女耳後的筋脈。 如婦女耳後筋脈呈紅色, 主火氣重;青色, 為風氣重等。

看鼻 流清涕為著風寒;流濃涕, 為著風熱或上元火症;鼻翼煽動、氣促, 為上元肺熱, 疫火交熾;鼻孔乾燥, 色黑如木炭, 主病情危重。

看嘴 嘴唇青紫, 多見於內有瘀血、中毒、驚風。 嘴唇蒼白, 主氣血虧損。 小兒滿口白斑, 如雪片, 為鵝口瘡。 喉嚨腫脹, 紅或糜爛, 為鵝子證。 牙根黃, 不腫脹, 紅而糜爛, 為痛風;牙根腫痛色紅, 為火牙;牙齒有洞而痛, 為蟲牙。

看發 發黑而光澤, 為氣血精充足的表現。 發脫或發枯, 屬氣血精虧;小兒頭髮稀疏焦黃,

甚則寸發不生, 為走胎。

看皮膚 皮膚上出現紅色斑點狀丘塊狀疹子, 多見於風疹。 斑疹突起, 全身滿布, 細如麻粒或融合成塊, 伴發熱咳嗽, 目赤, 眼淚汪汪, 唇頰內有白點者, 屬膚子。 肌膚斑疹隱隱, 舌底及肘窩, 膕窩青筋暴露, 面唇青白, 為痧症。

局部出現紅腫熱痛, 為疔、瘡、皰、癀、流痰的表現。 其中, 高出於皮膚, 紅腫熱痛, 小者為瘡, 大者為皰;劇痛、形小、根深, 堅硬如釘者為疔;發於胸背四肢肌肉深處, 皮膚板硬, 外觀不變者為癀;發於軀幹四肢, 流竄他處, 潰後膿液稀薄如痰, 久治不愈者為流痰。

看指殼 (男左女右)主要看指殼的顏色和中指的青筋。

土家醫認為拇指主一年之疾病, 第一指節主春夏之疾, 第二指節主秋冬之疾;食指主春天之疾;中指主夏天之疾;無名指主秋天之疾;小指主冬天之疾。

每一指的三個指節分別主一個月的病症。

看顏色, 一般青、白、黃主寒, 黑主風, 赤主火。 小兒指殼烏黑色, 為走胎;色黃, 為黃腫病;色紅, 主癆傷病;色白, 為虧血, 婦女指殼紫黑, 為白帶多。

看中指青筋, 中指青筋見於第一指節間, 為病輕;見於第二指節間, 為病重;見於第三指節間, 為[FS:PAGE]病危。

看背腹 背上起紅點, 舌起烏筋, 肚臍處汗毛豎起, 肚子痛者, 為羊毛症;胸背起紅點伴口鼻出血, 肚子痛, 眼角佈滿血絲, 為紅痧症。

看二便 尿濁, 有白點者, 為腰子病;尿頻而清長, 為氣血虧損:尿紅澀痛, 為尿積病。

大便腐臭而稀或夾有不消化之物, 納呆腹脹, 打餿嗝, 為隔食症;大便稀薄, 食油膩加重,

納呆乏力, 為中元虧虛之症;腹痛, 上吐下瀉或欲吐不吐, 欲屙不屙, 大便屙膿血, 裡急後重, 為痢症。

看婦女病 一是看色, 體健無病婦女的面部顏色, 稱為喜色, 凡喜色不好, 為病色。 二是看眼, 白睛色濁, 為月經不調, 停經或經流不止。 三是看手, 指殼青紫, 為白帶多。 四是看體形, 體瘦耳枯無華, 為月家病;耳黃面瘦, 尿黃, 為子花癆(指未婚女子)。 五是看小便, 尿紅有濁物為擺紅病;尿白有物為擺血病。

(二)問診

問病是土家醫診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詢問病人的年齡、婚姻、職業、家屬、籍貫、既往得病情況及愛好習慣, 主要病症發病的經過及治療效果等外, 還包括:

問飲食:可以瞭解病人胃腸情況。 一是口味。 口苦, 多是體內風熱症;口淡, 多是胃腸虛弱症;口臭, 多是飛蛾症及蟲牙症;口酸,多是胃腸不合。二是吃飯情況。不想吃飯,便秘結者,多是胃腸滯留物不暢;吃飯不香,但不積食者,多為胃虛的表現;病中飲食漸佳者,多是病情趨向好轉的表現;小兒偏食者,多是蟲積在身。三是飲水或嘔吐情況。口渴多飲者,多為熱疾纏身;嘔吐酸水,輕者為肚疾,重者多為婦女停經嘔惡;嘔吐清水,多為肚內積寒停飲。

問便:大便秘結,數日不屙,伴有腹內脹痛、口渴、發熱者,為熱疾;病後,老年或產後婦女便秘,多屬體質虛弱;大便有膿血,墜脹感,是為痢疾;稀薄便,伴肚子隱痛,多為虛寒之症;水樣便,多為急性瀉泄;便呈黑色者,是內有積血;便血鮮紅者,多為肛門痔瘡。尿血鮮紅,伴尿痛,多為熱疾;遺尿多見於小兒,一是先天不足,二是脬泄或有不良習慣所致;尿失禁多為老年人的氣虛所致;尿短少,伴赤黃者,多見於傷血或汗淋,吐泄耗血所致;多尿伴清淡者,多為小肚著涼,或體內虛寒;小便不利者,多為水蠱脹,黃腫病。

問筋脈骨節:因筋脈遍佈者,一旦身軀疼痛等疾症,多系溺脈的病變。肢節痛伴有紅腫灼熱者,多由風濕傷肢節筋脈引起的熱症。全身肢節疼痛,呈遊走性,是由風、寒、濕侵害筋脈引起的風氣病。寒氣重者,名冷骨風;腰腿綿綿作痛,疲軟無力,發驚,兼有尿清長,大便稀薄者,多為腰子筋脈虧虛;腰腿痛隨天氣變化或久坐後加重者,是由風濕侵蝕腰腿筋脈所致的腰腿痛。

問七竅:眼、鼻、口、耳七竅,是人體的主要門窗,可反映疾病。眼竅脹痛,羞明、淚流,夜間眼屎封眼,是由熱氣所致,土家醫稱紅眼病;黃昏後視物不清,稱雞目眼。鼻孔紅爛,有膿涕伴鼻癢者,稱為蟻蟲症;鼻竅常出血,反復發作,稱為瘡症或痧鼻子。耳竅有如蟬或流水聲,或左或右,或時發時止者,稱耳鳴症;耳內不慎灌水,引起耳竅受阻,常流膿汁,稱為灌蠶耳;濕熱充斥於耳,蒙蔽清竅,引起耳聾,口竅有疾,常出現疼痛,流涎水,口臭等症。喉嚨紅腫,舌咽痛,口臭,是飛蛾症。滿口白斑如雪片,流涎水,稱為鵝口瘡。牙為口竅之內門,牙疾多由積濕成熱引起,牙齦腐爛、齒脫、口臭唇蝕,稱之風火牙。

問婦女病:一問經,主要問經期,經量,色質。經期提前,色紅量多,為養兒腸內熱之症。經期延遲,量少色淡,多為養兒腸氣血虧損;色紫暗有塊,小肚脹痛,屬養兒腸內有烏血之症。二問帶,帶稀而多,色白[FS:PAGE]味腥,為養兒腸內有寒氣之症;帶下黃稠,味臭穢,外☆禁☆陰瘙癢,為養兒腸濕熱所致。三問胎產,婦女停經嘔吐,是為喜病。喜病引起腰酸墜脹感,要注意保胎,以免滑胎。產後血量過多,汗多,多屬氣血雙損。

(三)聽診

土家醫的聽診在診斷中雖然不是主要的診病方法,但也可以作為某些疾病的參考。如聽咳聲,常咳半聲者為虛勞;咳聲重者,多因著涼而致。聽肚子響聲,肚子內鳴響如垮岩坎,是由著涼、飲食不潔、風氣入腸所致,為泄瀉或廚痢的表現。外傷骨斷時,藥匠用一根特制的短竹筒,一般是一節墨竹,將兩頭的節子除掉,並磨光,將竹筒貼于病人傷處下端,用手敲擊患處上端,聽是否有骨斷的“擦、擦”響聲。

(四)脈診

藥匠們在診斷疾病時,把號脈(拿脈)視為重要診病方法。流傳在土家民間的脈有30餘種,常用的有:

骨脈 骨脈位於橈骨莖突處,相當於中醫的寸口脈。輕拿有脈者,為外熱;重拿而脈有力者,為體內有熱。

命脈(也稱勞脈)命脈位於手掌背部的食指與中指之間,相當於中醫的外勞宮穴位處。體健或病輕時,號不出命脈脈象;若能號出脈象,多主病重;命脈向腕部擴散,為病危或死亡之前兆。

芳脈 位於中指與食指相連處。體健時,一般號不出脈象,病重或病危時,方可得脈。

天脈 位於耳垂下2寸處。輕號得脈者,為外感疾病;中拿得脈,脈快而有力者為內熱,快而滑動為頭眩暈病;重拿得脈,脈無力而動,乃為心虛氣喘。

虎脈 位於虎口後1寸,緊靠合穀穴位處。藥匠稱虎脈是生死之脈。有脈者,即使重病可治;無脈者即使病情暫時較輕,也為不治之症。

肘關脈 位於倒拐窩內側,相當於中醫的尺澤穴前處。藥匠稱肘關脈為斷生死脈。重危疾病時,此脈號不得或脈細弱無力。

踏地脈 位於踝關節解溪穴位下3寸,沖陽和陷穀穴 多是飛蛾症及蟲牙症;口酸,多是胃腸不合。二是吃飯情況。不想吃飯,便秘結者,多是胃腸滯留物不暢;吃飯不香,但不積食者,多為胃虛的表現;病中飲食漸佳者,多是病情趨向好轉的表現;小兒偏食者,多是蟲積在身。三是飲水或嘔吐情況。口渴多飲者,多為熱疾纏身;嘔吐酸水,輕者為肚疾,重者多為婦女停經嘔惡;嘔吐清水,多為肚內積寒停飲。

問便:大便秘結,數日不屙,伴有腹內脹痛、口渴、發熱者,為熱疾;病後,老年或產後婦女便秘,多屬體質虛弱;大便有膿血,墜脹感,是為痢疾;稀薄便,伴肚子隱痛,多為虛寒之症;水樣便,多為急性瀉泄;便呈黑色者,是內有積血;便血鮮紅者,多為肛門痔瘡。尿血鮮紅,伴尿痛,多為熱疾;遺尿多見於小兒,一是先天不足,二是脬泄或有不良習慣所致;尿失禁多為老年人的氣虛所致;尿短少,伴赤黃者,多見於傷血或汗淋,吐泄耗血所致;多尿伴清淡者,多為小肚著涼,或體內虛寒;小便不利者,多為水蠱脹,黃腫病。

問筋脈骨節:因筋脈遍佈者,一旦身軀疼痛等疾症,多系溺脈的病變。肢節痛伴有紅腫灼熱者,多由風濕傷肢節筋脈引起的熱症。全身肢節疼痛,呈遊走性,是由風、寒、濕侵害筋脈引起的風氣病。寒氣重者,名冷骨風;腰腿綿綿作痛,疲軟無力,發驚,兼有尿清長,大便稀薄者,多為腰子筋脈虧虛;腰腿痛隨天氣變化或久坐後加重者,是由風濕侵蝕腰腿筋脈所致的腰腿痛。

問七竅:眼、鼻、口、耳七竅,是人體的主要門窗,可反映疾病。眼竅脹痛,羞明、淚流,夜間眼屎封眼,是由熱氣所致,土家醫稱紅眼病;黃昏後視物不清,稱雞目眼。鼻孔紅爛,有膿涕伴鼻癢者,稱為蟻蟲症;鼻竅常出血,反復發作,稱為瘡症或痧鼻子。耳竅有如蟬或流水聲,或左或右,或時發時止者,稱耳鳴症;耳內不慎灌水,引起耳竅受阻,常流膿汁,稱為灌蠶耳;濕熱充斥於耳,蒙蔽清竅,引起耳聾,口竅有疾,常出現疼痛,流涎水,口臭等症。喉嚨紅腫,舌咽痛,口臭,是飛蛾症。滿口白斑如雪片,流涎水,稱為鵝口瘡。牙為口竅之內門,牙疾多由積濕成熱引起,牙齦腐爛、齒脫、口臭唇蝕,稱之風火牙。

問婦女病:一問經,主要問經期,經量,色質。經期提前,色紅量多,為養兒腸內熱之症。經期延遲,量少色淡,多為養兒腸氣血虧損;色紫暗有塊,小肚脹痛,屬養兒腸內有烏血之症。二問帶,帶稀而多,色白[FS:PAGE]味腥,為養兒腸內有寒氣之症;帶下黃稠,味臭穢,外☆禁☆陰瘙癢,為養兒腸濕熱所致。三問胎產,婦女停經嘔吐,是為喜病。喜病引起腰酸墜脹感,要注意保胎,以免滑胎。產後血量過多,汗多,多屬氣血雙損。

(三)聽診

土家醫的聽診在診斷中雖然不是主要的診病方法,但也可以作為某些疾病的參考。如聽咳聲,常咳半聲者為虛勞;咳聲重者,多因著涼而致。聽肚子響聲,肚子內鳴響如垮岩坎,是由著涼、飲食不潔、風氣入腸所致,為泄瀉或廚痢的表現。外傷骨斷時,藥匠用一根特制的短竹筒,一般是一節墨竹,將兩頭的節子除掉,並磨光,將竹筒貼于病人傷處下端,用手敲擊患處上端,聽是否有骨斷的“擦、擦”響聲。

(四)脈診

藥匠們在診斷疾病時,把號脈(拿脈)視為重要診病方法。流傳在土家民間的脈有30餘種,常用的有:

骨脈 骨脈位於橈骨莖突處,相當於中醫的寸口脈。輕拿有脈者,為外熱;重拿而脈有力者,為體內有熱。

命脈(也稱勞脈)命脈位於手掌背部的食指與中指之間,相當於中醫的外勞宮穴位處。體健或病輕時,號不出命脈脈象;若能號出脈象,多主病重;命脈向腕部擴散,為病危或死亡之前兆。

芳脈 位於中指與食指相連處。體健時,一般號不出脈象,病重或病危時,方可得脈。

天脈 位於耳垂下2寸處。輕號得脈者,為外感疾病;中拿得脈,脈快而有力者為內熱,快而滑動為頭眩暈病;重拿得脈,脈無力而動,乃為心虛氣喘。

虎脈 位於虎口後1寸,緊靠合穀穴位處。藥匠稱虎脈是生死之脈。有脈者,即使重病可治;無脈者即使病情暫時較輕,也為不治之症。

肘關脈 位於倒拐窩內側,相當於中醫的尺澤穴前處。藥匠稱肘關脈為斷生死脈。重危疾病時,此脈號不得或脈細弱無力。

踏地脈 位於踝關節解溪穴位下3寸,沖陽和陷穀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