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為『蝦蛅』, 是鹿港特產, 常裝在小籃中兜售。 蝦猴長相奇特, 頭部像【螻蛄】台語為肚猴, 尾部像蝦, 可能因此而得名。 蝦猴用鹽滷過後呈紅色, 非常鹹, 因此當地流傳一句諺語一隻『蝦猴配三碗粥』。 以前是窮人家的咸菜肴, 今天因不易挖取, 身價暴漲。 農曆三、五、七、九月是產卵期, 味道最甘醇。
做法一:一般像我們海邊的人都喜歡直接蒸煮著吃, 把蝦猴子洗一遍, 放在鍋裡鋁制的隔板上撒一些鹽別太多, 蒸開鍋十來分鐘就差不多了, 蒸好了就能聞到鮮味了, 或者直接放在水裡煮也一樣。 這是最簡單的做法,
做法二:在飯店的話還有一種椒鹽的做法, 先把蝦猴子煮好, 然後油燒開, 放裡面炸一下別太久, 撈出來控幹油, 撒上自己調好的椒鹽, 這樣做出來吃的就是調料的味道的, 看你喜歡哪種口味了。

(飯店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原因, 蝦猴子變味, 炸完撒椒鹽會減輕這種味道,
小編提示:如果不常吃不熟練的話, 準備把剪刀, 把蝦猴子身體兩側的突出來的尖尖剪掉, 否則扒皮的時候容易扎手。
還有要注意的是, 海鮮隔頓吃前必須加熱, 不能招露水, 否則中毒。
小編再告訴你一個分辨公母的法吧, 公蝦猴子的脖子下麵比母蝦猴子的脖子下麵多一對很細的小腿。 找兩隻比對一下你就知道了。
哦對了, 還有一種吃法, 把生蝦猴子頭尾去了, 用擀麵杖把肉擠出來(生的沒法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