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如何養肺
1. 中醫養肺的妙招2. 養肺的中藥材3. 中醫養肺的食療方二、養肺清肺吃什麼
1. 養肺清肺的食物2. 養肺清肺的食譜三、肺部保健的常識
1. 肺部保健的運動2. 肺部保健的注意習慣中醫如何養肺
1、中醫養肺的妙招吐納:臨睡前或剛起床時,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緩慢地深吸氣後再吐氣,反復30次。 也可以在晚餐後2小時,在室外選擇一塊空氣清新的地方,先慢步10分鐘,然後站立,兩目平視,兩足分開與肩平,全身放鬆,兩手掌重疊放在臍下3釐米處,重複做上述的腹式呼吸。
捶背:端坐,腰背挺直,雙目微閉,兩手握成空拳,沿脊背捶打,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如此一遍。
摩鼻: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有熱感後,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然後按摩鼻翼外緣的中點迎香穴20次。 對冷空氣過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現鼻塞、流涕,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症狀。
2、養肺的中藥材2.1、麥冬。 麥冬性甘寒質潤,有滋陰之功,能養陰生津,潤肺清心,既善於清養肺胃之陰,又可清心經之熱,是一味滋清兼備的補益良藥。 常用量為10~15克。 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飲服。 傳統認為,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麥冬,清心除煩多用連心麥冬。
2.2、款冬花。
材料:白蘿蔔5片,生薑3片,大棗3枚,蜂蜜30克。
做法:將蘿蔔、生薑、大棗加水適量煮沸約30分鐘,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每日1~2次。
功效:蘿蔔味辛、甘,性涼,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 生薑是散風寒、止嘔下氣的常用藥,大棗多作和胃養血及調和藥物使用。 蜂蜜潤燥止咳,本飲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風止咳的作用。
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
做法:將百合洗淨晾乾,與蜂蜜拌勻,入鍋隔水蒸熟。
功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 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
養肺清肺吃什麼
1、養肺清肺的食物1.1、銀耳:銀耳被稱為“窮人的燕窩”,燕窩雖補,但價格昂貴,而銀耳無論顏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窩相似,價格便宜。 銀耳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
1.2、橄欖: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作用。 嗓子痛時含服些青橄欖,可使咽喉清爽,如與鮮蘿蔔煎服效果更好。 橄欖經蒸餾後的液體稱橄欖露,可用於治療咽痛、咳嗽、煩躁等症。
1.3、枇杷:有潤肺、止渴、下氣之功,可治療肺萎咳嗽、吐血和煩渴等。 枇杷葉是常用的中藥材,經蜜炙後有清肺和胃、降氣下疾作用,常用來製成枇杷膏、枇杷露、枇杷沖劑等,治療肺熱咳嗽。
做法:將胡蘿蔔、排骨、陳皮分別洗淨,排骨斬塊,薑切塊,蒜剝好;排骨焯熱水,去掉血沫子備用;在鍋內加水,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上述全部材料,滴幾滴黃酒;改用中火繼續煲2小時。
2.2、茯苓柚子飲做法:柚子外皮加肉切成小丁,茯苓6g,整理乾淨備用;鍋內加入冷水,把柚子丁和茯苓放入,用小火煎煮到出汁;濾去廢渣,倒入杯中,加冰糖調勻(糖尿病人不加),即可飲用。
肺部保健的常識
1、肺部保健的運動1.1、多做做擴胸運動。 應特別注意呼吸系統的鍛煉,提倡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能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於慢阻肺和肺氣腫病人病情的恢復。
1.2、堅持鍛煉運動。 要想促進肺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全面增強體質,堅持鍛煉身體。 步行是最簡便、安全的運動,體質較弱者可以從慢速散步開始,每日步行500―1500米,開始時可用自己習慣的速度走,然後用稍快的速度,適應後再逐漸增加鍛煉的時間和距離。 每天鍛煉半小時左右,也可採用隔天鍛煉一次,每次鍛煉一小時以上。
2、肺部保健的注意習慣養肺,除了主動鍛煉,還應避免不良刺激,如煙草、空氣污染、油煙、異味等。 另外,在空氣污濁的城市裡呆久了,去郊外踏青,呼吸新鮮空氣,也是一種養肺的辦法。 因為郊外的空氣中可吸入顆粒少,負氧離子豐富,對肺的保健大有好處。 不過,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的人,踏青時要格外注意規避過敏原,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戴口罩。
不過,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的人,踏青時要格外注意規避過敏原,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