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身體機能發育還不夠完善, 在學齡前兒童出現不適症狀需要吃藥時, 家長就要特別謹慎了。 並且, 日常在家儲備藥物時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哦。 接下來, 就來一起和小編瞭解瞭解兒童安全用藥的常識和原則都是怎樣的吧。
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 還是次數、用量等, 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 一旦超出劑量, 就容易引發中毒, 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 就1歲以前的嬰幼兒來說, 最好以藥水為主, 不但用量精確, 寶寶也更易於接受。
使用方法經醫師確認。
儘量不混合用藥。 某些藥物與乳製品相結合後會導致藥效降低, 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 此外, 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 也建議避免並用。
不自行服用藥物。 使用藥物最忌吃別人的, 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 即使是類似的症狀, 但只要不是專業醫師, 在判斷上也很容易出錯, 畢竟前後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 況且藥物也可能出現過期、變質等種種問題, 實在不適合繼續使用。
除此之外, 兒童用藥還有哪些常識需要知道呢?
兒童安全用藥的常識
認知線:誤服可能致死。 報告顯示, 在兒童家庭意外傷害中, 僅8.7%的受訪家長關注中毒這一項, 更多家長關注的是觸電(27.3%)、跌落(22.9%)和燙傷(19.4%)。 還有很多家長認為對成人沒有副作用的藥物, 對兒童也沒有副作用。 這表明, 家長對兒童誤服藥的關注和瞭解還不夠。
年齡線:4歲前更危險。 我們常用“吃貨”形容美食愛好者, 4歲以下兒童多是缺乏判斷力的“吃貨”, 誤服藥風險較大。 報告顯示, 8成以上的兒童中毒發生在4歲以下兒童, 10歲以上兒童發生率則較低。 剛獲得語言和行動能力的兒童, 對外界的好奇心強。 他們發現藥物後, 先做的事情往往是放進嘴裡嘗, 而不是動腦思考, 很容易發生意外。
種類線:3種藥易吃錯。 兒童藥物中毒的原因中,
行為線:吃藥躲開孩子。 孩子學習新事物,
存放線:高遠處較安全。 存放不當與兒童誤服藥的關係密切。 47.9%的受訪家長表示, 常把藥物放在容易看見和獲得的地方。 60%的受訪幼兒表示, 曾看到家中的藥物在抽屜和櫥櫃中。 23.8%的幼兒表示, 看到藥物在家裡的桌子和書櫥中。 30%的受訪幼兒表示, 大人不在時, 自己拿到過家裡的藥。 可見, 將藥物放在明顯位置的做法雖省事, 但會帶來風險。 建議有兒童的家庭保存藥物時注意:1。 分類保存。 成人藥和兒童藥分開, 外用藥和口服藥分開, 以免用錯。 藥物最好保存在小藥箱中。 2。 將藥放得“更高更遠”。 存放藥物的位置應是孩子不容易夠到的高度, 不宜將藥物放在家中過於顯眼的地方。某些特殊藥物必要時放在上鎖的抽屜裡。3。保留藥品包裝和說明書。報告顯示,11%的家長將藥物保存在非原裝藥物容器中,且沒有寫標籤。說明書有用法、用量、保質期等重要資訊,應保存好,便於用時查詢。
劑量線:看量具和體重。有37%的家長表示,曾用過普通湯勺給孩子測用藥劑量。即使是對成人來說很小的用量差異,也可能對兒童帶來巨大的傷害。兒童專用劑型多已經調整好了劑量,或配備了專用量具,能解決此問題。不過,在使用這些量具時,應注意清潔。如混懸劑的滴管應注意清洗,用前還要注意搖勻。兒童用藥的劑量除了考慮年齡,還需要注意體重。如果孩子較胖,應諮詢醫生,選用合適的劑量,否則難以起到相應的治療效果。如果孩子服藥後1小時內,將大量藥物吐出,應考慮補服,但如果是因為藥物刺激引起,建議諮詢醫生或藥師後,選擇合適的喂藥方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重會不斷變化,也應注意遵醫囑調整劑量。
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家長要多留心用藥哦。
不宜將藥物放在家中過於顯眼的地方。某些特殊藥物必要時放在上鎖的抽屜裡。3。保留藥品包裝和說明書。報告顯示,11%的家長將藥物保存在非原裝藥物容器中,且沒有寫標籤。說明書有用法、用量、保質期等重要資訊,應保存好,便於用時查詢。劑量線:看量具和體重。有37%的家長表示,曾用過普通湯勺給孩子測用藥劑量。即使是對成人來說很小的用量差異,也可能對兒童帶來巨大的傷害。兒童專用劑型多已經調整好了劑量,或配備了專用量具,能解決此問題。不過,在使用這些量具時,應注意清潔。如混懸劑的滴管應注意清洗,用前還要注意搖勻。兒童用藥的劑量除了考慮年齡,還需要注意體重。如果孩子較胖,應諮詢醫生,選用合適的劑量,否則難以起到相應的治療效果。如果孩子服藥後1小時內,將大量藥物吐出,應考慮補服,但如果是因為藥物刺激引起,建議諮詢醫生或藥師後,選擇合適的喂藥方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重會不斷變化,也應注意遵醫囑調整劑量。
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家長要多留心用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