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家長如何教寶寶學會講故事 這5招來教你

案例:母親給一歲半的兒子買了一本小人書, 書名叫《桑布》。 一天, 母親對另外幾個好友講起小人書中的故事情節:“有個叫桑布的男孩兒, 過生日時, 別人送給他好多好多的禮物。 在回家的路上, 他遇上了一隻兇猛的野獸, 把他的禮物全叼走了。 桑布哭著回到了家, 經過父母的一番安慰, 不哭了, 高興地坐在漂亮的餐桌前吃飯。 ”母親話音剛落, 兒子突然說:“不, 他哭的!”說著, 便指著小人書給媽媽看。 原來, 那是封底的裝飾畫, 上面的確畫著一個哭著的桑布。

點評:以上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舉的一個案例,

說明嬰兒和成人對事物的感受、理解是不同的。 這在大人給孩子說小人書時會明顯地表現出來。 所以, 父母在給小寶寶說書時, 要講究技巧, 慢慢提起他的興趣, 從而讓他喜愛上閱讀。

家長如何教寶寶學會講故事

相信每個爸媽都曾給寶寶買過書, 那些插圖精美的故事、圖文並茂的連環畫, 還有那些生動形象的漫畫, 陪伴著每個人的童年, 爸媽應該儘量利用這些有效的工具來教養寶寶。

拿到一本新故事書或畫冊時, 爸媽們通常的做法不外乎是先給寶寶講故事, 重複幾遍之後讓寶寶複述。 這種時候, 成人往往會對寶寶驚人的記憶力歎為觀止, 有很多寶寶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把爸媽所講原原本本重複出來, 即使是年紀尚小不怎麼會說整句話的寶寶也能挑出爸媽前後幾次講述的不同點,

適當地表示異議。

但你知道嗎, 這種方法雖說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寶寶的記憶力, 卻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 為什麼有那麼多教育學家會呼籲不要讓寶寶過多地沉迷於電視之中呢?因為在看電視的過程中寶寶只有機械地記憶、被動地接受, 卻無法參與、創造。

而這種講故事一再重複的做法與看電視其實是異曲同工的, 寶寶在接觸這本新書之初就已經有了固定的框架, 雖然同樣一幅畫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 可是因為這個框架, 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編出另外的故事。

此外, 寶寶還往往會忽略畫面中那些沒有被編進故事中的圖案要素,

例如背景中的小樹、小草、天上的白雲, 而只注意故事中的主角, 即使是小雞、小鴨這些主角, 也往往因為劇情的原因而使其顏色、造型顯得不那麼重要, 於是寶寶們能夠注意的、得到的只有一個情節而已。

拿到一本新書最正確的做法是爸媽先同寶寶一起認真看每一幅圖畫, 讓他們講講自己看到了些什麼。 給寶寶看的書冊往往顏色非常鮮豔, 人物造型又很簡單, 這樣的閱讀培養了寶寶的觀察力, 也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其實每一幅畫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故事, 所以接下來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來用畫中的要素編故事, 不求情節, 但求符合邏輯。 對於年齡稍大些的寶寶(3歲以上), 還可以將前後幾幅有關聯的畫放在一起,

讓他們編一個有條理的故事出來。 最後, 再用傳統的方法給寶寶講一遍書上的故事, 讓他來評評是自己編的好聽還是書上的好聽, 不光是評論, 還要講出道理來哦。 如此才算是真正的“書”盡其用。

5招讓寶寶做“講故事大王”

提前熟悉故事情節

上學時朗讀課文的經歷告訴我們, 再簡單的文字, 第一次朗讀時在字音、斷句、重音和連貫性上都會出現錯誤。 這些錯誤肯定會直接影響你的小聽眾對故事的理解。 所以媽媽在說故事前應先通讀一遍, 瞭解故事脈絡、角色特徵、語言風格等, 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讀。

要充滿熱情地朗讀

要想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 父母首先要表現出樂在其中的狀態。 這樣才會讓孩子通過模仿向你學習,

並被你的情緒所感染。 相對邏輯語詞記憶、形象記憶和運動記憶而言, 這種情緒記憶對孩子來說更為持久和深刻。 所以,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 父母的熱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用手指點畫頁內容

一般而言, 好的童話書包括三條線索:文字講述線索、圖畫講述線索和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線索。 因此, 認真觀察圖畫能夠説明孩子理解相關內容, 並且培養他的觀察力、想像力, 以及對圖畫符號的領悟能力。 所以父母在朗讀時, 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點, 更能幫助孩子理解圖和文的互補和互動, 並關注其中別具匠心的小細節。

根據情節改變表情

要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 “聲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採用聲調高低、聲音大小、聲色粗細,以及生氣或開心的腔調來表現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的變化。還可以適當模擬故事中角色的動作和手勢,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讀的時候還要控制好速度,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和吸收。

適時地用口頭語解釋

給孩子讀書就是要讓他接觸豐富的書面語言,但是理解書面語言需要一定的過程,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口頭語言或半書面語言來解釋,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個好主意等。

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那些讀過的書面詞彙,以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書面語。朗讀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歸納和總結故事的大致內容,對孩子積累閱讀經驗很有好處。

睡前故事挑選原則

首先,可選擇帶有“黑暗元素”的故事,但結局一定要是正義的、給人希望的,能更有效地構建孩子的正面價值觀。西方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萊姆認為,含野蠻內容的童話有助孩子宣洩潛意識裡與生俱來的負面衝動,如攻擊本能等。許多童話中的怪物和壞人還能反襯出美德的可貴,讓孩子們產生更深刻的感受。心理學大師弗洛姆也曾說過:童話以兒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初涉了虐待、家庭不和等社會問題,讓孩子在童話裡提前進行了一場現實社會生存演習,給他們面對未知現實的勇氣。結局一定要是好的,這不但教會孩子事情往往沒有那麼糟,要樂觀地看待問題,更教會孩子們應對挫折的耐心和勇氣。

其次,故事要簡短。給學齡前的孩子講故事不宜超過15分鐘。年齡越小,選擇的故事也要越短小,句子也要越短越好。

再次,選擇簡單明瞭的劇情和“刻板形象”明顯的動物。比如殘忍的狼、狡猾的狐狸、蠢笨的熊、懶惰的豬、高傲的天鵝等。因為從發展心理學看,7歲前的孩子思維直接,無法理解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

第四,最好用表演的方式來講故事。善用動作、手勢、表情、跟隨感情變化的語調,讓孩子對故事情境有個直觀的感受,對人物的行為有直觀的影響,還能鍛煉孩子體察人物感情的能力。

最後,家長可以要求孩子續寫故事的結尾,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比如讓孩子續寫《皇帝的新裝》,說說皇帝和小男孩最終如何了。

“聲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採用聲調高低、聲音大小、聲色粗細,以及生氣或開心的腔調來表現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的變化。還可以適當模擬故事中角色的動作和手勢,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讀的時候還要控制好速度,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和吸收。

適時地用口頭語解釋

給孩子讀書就是要讓他接觸豐富的書面語言,但是理解書面語言需要一定的過程,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口頭語言或半書面語言來解釋,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那不是一個好主意等。

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那些讀過的書面詞彙,以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書面語。朗讀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歸納和總結故事的大致內容,對孩子積累閱讀經驗很有好處。

睡前故事挑選原則

首先,可選擇帶有“黑暗元素”的故事,但結局一定要是正義的、給人希望的,能更有效地構建孩子的正面價值觀。西方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萊姆認為,含野蠻內容的童話有助孩子宣洩潛意識裡與生俱來的負面衝動,如攻擊本能等。許多童話中的怪物和壞人還能反襯出美德的可貴,讓孩子們產生更深刻的感受。心理學大師弗洛姆也曾說過:童話以兒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初涉了虐待、家庭不和等社會問題,讓孩子在童話裡提前進行了一場現實社會生存演習,給他們面對未知現實的勇氣。結局一定要是好的,這不但教會孩子事情往往沒有那麼糟,要樂觀地看待問題,更教會孩子們應對挫折的耐心和勇氣。

其次,故事要簡短。給學齡前的孩子講故事不宜超過15分鐘。年齡越小,選擇的故事也要越短小,句子也要越短越好。

再次,選擇簡單明瞭的劇情和“刻板形象”明顯的動物。比如殘忍的狼、狡猾的狐狸、蠢笨的熊、懶惰的豬、高傲的天鵝等。因為從發展心理學看,7歲前的孩子思維直接,無法理解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

第四,最好用表演的方式來講故事。善用動作、手勢、表情、跟隨感情變化的語調,讓孩子對故事情境有個直觀的感受,對人物的行為有直觀的影響,還能鍛煉孩子體察人物感情的能力。

最後,家長可以要求孩子續寫故事的結尾,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比如讓孩子續寫《皇帝的新裝》,說說皇帝和小男孩最終如何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