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 二三月份的初春時節, 天氣乍暖還寒, 這個時間點最容易出現感冒、發燒等問題。 有的人身體寒氣重, 手腳冰涼、總是怕冷, 這個問題也需要引起關注。 專家提醒, 初春時節要注意身體六處部位的保暖, 預防感冒等疾病侵襲。
初春注意六處保暖 預防感冒有妙招
身體哪些部位最容易受寒?
肺部:肺經鼻竅與外界相通, 最容易受傷。 外寒襲肺會導致咳嗽、咳痰等, 所以養肺重點在於預防感冒、防止寒涼之邪傷肺。 冬季外出時穿個馬甲, 護住前胸後背, 春季常用生薑、大棗泡水喝可驅肺寒, 兼潤肺。
子宮:子宮堪稱女性體內最怕冷的器官,
胃部:“胃病者十有六七都是胃寒。 ”專家建議, 為防止寒入腸胃, 冬季和初春應儘量不喝冷飲, 宜常喝溫水。 還可適當吃些溫補的食物, 如雞肉、羊肉、栗 子、山藥等。 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加用溫補腸胃的藥物, 如乾薑、黃芪、當歸等。
腎部:腎主藏精, 乃人體先天之本。 如果腎臟陽氣不足, 不能溫煦脾陽, 就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
關節:冬季和初春, 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 很多老年人會出現“老寒腿”加重的情況, 腰和腿像被冰包裹著一樣, 酸麻冷痛, 活動不便, 影響生活。 專家表示示, 寒冷易致氣血阻滯不通、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 因此冬季和冬春之交一定要注意膝關節的保暖。
脾部:中醫認為, 胃主受納, 脾主運化, 二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運輸, 從而滋養全身。 專家介紹, 脾最怕貪飲寒涼或由於保暖不當導致的脾寒, 寒濕困脾則損傷脾陽, 表現為腹脹、胃口差、嘴裡沒味、身體沉重、容易疲勞等,
冬春交替時節如何預防感冒
1、冷水洗臉
冷水洗臉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可早晨用冷水洗臉, 15天后逐漸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 洗臉後屏住呼吸, 將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 隨後拭去水分, 用手摩擦頭和面部至熱, 每次1~2分鐘。 用冷水洗臉, 即使在平時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情況下, 身體也能適應, 不易著涼而發生各種疾病, 如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
2、再多捂一捂
古語有雲:春捂秋凍, “春捂”就是說春季, 氣溫剛轉暖, 不要過早脫掉棉衣。 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 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由冬季轉入初春, 乍暖還寒, 氣溫變化又大,
3、保持生活規律和充足睡眠 早睡早起身體棒!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加上適量的身體運動, 讓身體儘快的適應溫暖的天氣, 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 更好的與預防感冒。
充足的睡眠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如果睡眠品質不好, 你的身體很有可能會出問題的。 而且春天溫暖的天氣, 很容易讓人感覺到困, 睡眠不足, 這是由於季節的變化, 白天越來越長導致的, 不是什麼奇怪的現象,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提高身體抵抗力, 預防感冒病毒。
4、適當足浴
有句歌謠:“春天洗腳, 升陽固脫”。 春季陽氣升發, 萬物始生, 人體內陽氣也開始生髮, 新陳代謝增強。 這時足浴, 正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措施。 如果在足浴盆裡, 加上生薑30克, 切碎, 入水1500毫升, 煮沸5~10分鐘, 再加入涼水, 使水溫保持在40度左右, 泡腳半小時上下。 生薑辛溫, 具有疏風散寒的功效。 通過生薑水泡腳, 可有效的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另外, 通過足浴可加快全身血液迴圈, 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 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能及時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 使人體免受感染。
5、多吃應季蔬菜和水果
春天來了, 萬物復蘇, 許多屬於春季的蔬菜和水果也都出現在菜市場和超市了, 吃應季的蔬菜和水果, 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而且蔬菜和水果能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是增強身體元素的最佳食品。
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而且蔬菜和水果能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是增強身體元素的最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