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66%都是水, 這些水通過血液迴圈滋養了細胞和細胞間質, 對我們無比重要, 而且這些無比重要的水分每時每刻都在從各種途徑逃離, 比如出汗, 排泄, 呼氣等等。 我們當然要補充丟失的水分, 但也不能補得過快。 那麼, 喝得太快又會如何?
水喝得多只是沒有必要, 但如果喝得又多又快, 就可能帶來危險。 對一個生活在溫熱帶、每天做適量運動的健康成年人而言, 如果短時間內喝過多水, 不僅不會讓你變得更健康, 還可能會導致低鈉血症。
水太多,
鈉就少
健康的腎臟在正常狀態下每小時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水,
低鈉血症, 簡單解釋就是“血液中的鹽分不足”, 也就是血液中鈉的濃度低於135毫摩爾/升(正常為135-145毫摩爾/升)。 血液中鹽分減少, 會使細胞們變得“更加吸水”, 一個個膨脹成球, 這對大腦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大多數組織的細胞都有一定的伸縮空間, 因為脂肪和肌肉是有彈性的。 但神經細胞則不然, 它們緊緊地聚集在堅硬的頭顱中, 和血液、腦脊液共用一個有限的空間, 幾乎沒有延展餘地。 因此, 如果這些神經細胞也“膨脹成球”的話,
哪些情況可能“水過多”
這裡說的“水過多”是相對鈉離子的含量來說的, 短時間內過量飲水、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營養不良導致的血漿蛋白和血鈉濃度過低、在淡水中溺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都會導致“低鈉”。
“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訴腎臟“不排尿, 多儲水”。 在正常情況下, 人一邊喝水, 一邊就會排尿;如果喝得多了, 抗利尿激素分泌就會減少, 使排尿增加, 始終保持身體內水分平衡。
比如在跑馬拉松時, 壓力會讓身體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把腎臟的排泄功能降低至100毫升/小時。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因為感覺口渴就拼命喝水, 很容易喝得過量, 大量多餘水分無法排出, 結果導致身體各種不適。
渴了就喝, 不渴不喝
對健康人來說, 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改變是比較罕見的情況, 主要是防止短時間內大量喝水——只要別去參加什麼“喝水大賽”(這種比賽常要求參賽者在幾分鐘內喝下甚至上10升水。 ), 就用不著擔心水喝得太多。
另外, 在夏季, 人們遊玩或運動過後,
其實健康的腎臟很強大, 多喝的水還是會排出的, 但是, 正常人何必要強迫自己喝到某個量呢——如果已經覺得喝飽了, 那就是身體在提醒你:別喝啦, 已經不渴了!
誰應該閱讀《喝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快》?答案是:幾乎所有人都應該閱讀。 《喝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快》是當代的熱點話題, 提供了許多實用的養生指南, 通過閱讀《喝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快》不僅能夠瞭解健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