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藏—《黃帝內經·靈樞》第四十七篇

黃帝問于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 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 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 利關節者也;衛氣者, 所以溫分肉, 充皮膚, 肥腠理, 司開闔者也;志意者, 所以禦精神, 收魂魄, 適寒溫, 和喜怒者也。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 營複陰陽, 筋骨勁強, 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 皮膚調柔, 腠理緻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 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 五臟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穀, 風痹不作, 經脈通利, 肢節得安矣, 此人之常平也。 五臟者, 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 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也,

無愚智賢不肖, 無以相倚也。 然有其獨盡天壽, 而無邪僻之病, 百年不衰, 雖犯風雨卒寒大暑, 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遮罩室內, 無怵惕之恐, 然猶不免于病, 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 五臟者, 所以參天地, 副陰陽, 而運四時, 化五節者也;五臟者, 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 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 凡此二十五者, 各不同, 或善或惡, 或吉或凶, 請言其方。

心小則安, 邪弗能傷, 易傷以憂;心大則憂, 不能傷, 易傷於邪。 心高則滿於肺中, 悗而善忘, 難開以言;心下, 則藏外, 易傷于寒, 易恐以言。 心堅, 則藏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 心端正, 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 無守司也。

肺小, 則少飲, 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

善病胸痹、喉痹、逆氣。 肺高, 則上氣, 肩息咳;肺下則居賁迫肺, 善脅下痛。 肺堅則不病, 咳上氣;肺脆, 則苦病消痹易傷。 肺端正, 則和利難傷;肺偏傾, 則胸偏痛也。

肺小則髒安, 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 迫咽則苦膈中, 且脅下痛。 肝高, 則上支賁切, 脅挽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 脅下空則易受邪。 肝堅則藏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痹, 易傷。 肝端正, 則和利難傷;肝偏傾, 則脅下痛也。

脾小, 則髒安, 難傷於邪也;脾大, 則苦湊(月少)而痛, 不能疾行。 脾高, 則(月少)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歸於大腸, 下加於大腸, 則髒苦受邪。 脾堅, 則髒安難傷;脾脆, 則善病消痹易傷。 脾端正, 則和利難傷;脾偏傾, 則善滿善脹也。

腎小, 則髒安難傷;腎大, 則善病腰痛,

不可以俛仰, 易傷以邪。 腎高, 則苦背膂痛, 不可以俛仰;腎下則腰尻痛, 不可以俛仰, 為狐疝。 腎堅, 則不病腰背痛;腎脆, 則善病消癉, 易傷。 腎端正, 則和利難傷;腎偏傾, 則苦腰尻痛也。 凡此二十五變者, 人之所苦常病。

黃帝曰:何以知其然也?岐伯曰:赤色小理者, 心小;麤理者, 心大。 無(骨曷)(骨虧)者, 心高;(骨曷)(骨虧)小、短、舉者, 心下。 (骨曷)(骨虧)長者, 心下堅;(骨曷)(骨虧)弱小以薄者, 心脆。 (骨曷)(骨虧)直下不舉者, 心端正;(骨曷)(骨虧)倚一方者, 心偏傾也。

白色小理者, 肺小;麤理者, 肺大。 巨肩反膺陷喉者, 肺高;合腋張脅者, 肺下。 好肩背厚者, 肺堅;肩背薄者, 肺脆。 背膺厚者, 肺端正;脅偏疏者, 肺偏傾也。

青色小理者, 肝小;麤理者, 肝大。 廣胸反骹者, 肝高;合脅兔骹者, 肝下。

胸脅好者, 肝堅;脅骨弱者, 肝脆。 膺腹好相得者, 肝端正;脅骨偏舉者, 肝偏傾也。

黃色小理者, 脾小;麤理者, 脾大。 揭唇者, 脾高;唇下縱者, 脾下。 唇堅者, 脾堅;唇大而不堅者, 脾脆。 唇上下好者, 脾端正;唇偏舉者, 脾偏傾也。

黑色小理者, 腎小;麤理者, 腎大。 高耳者, 腎高;耳後陷者, 腎下。 耳堅者, 腎堅;耳薄而不堅者, 腎脆。 耳好前居牙車者, 腎端正;耳偏高者, 腎偏傾也。 凡此諸變者, 持則安, 減則病也。

帝曰:善。 然非餘之所問也, 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 至盡天壽, 雖有深擾大恐, 怵惕之志, 猶不能減也, 甚寒大熱, 不能傷也;其有不離遮罩室內, 又無怵惕之恐, 然不免於病者, 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曰:五臟六腑, 邪之舍也, 請言其故。 五臟皆小者, 少病, 苦憔心, 大愁擾;五臟皆大者,

緩於事, 難使以擾。 五臟皆高者, 好高舉措;五臟皆下者, 好出人下。 五臟皆堅者, 無病;五臟皆脆者, 不離於病。 五臟皆端正者, 和利得人心;五臟皆偏傾者, 邪心而善盜, 不可以為人平, 反復言語也。

黃帝曰:願聞六腑之應。 岐伯答曰:肺合大腸, 大腸者, 皮其應;心合小腸, 小腸者, 脈其應;肝合膽, 膽者, 筋其應;脾合胃, 胃者, 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 三焦膀胱者, 腠理毫毛其應。

黃帝曰:應之奈何?岐伯曰:肺應皮。 皮厚者, 大腸厚, 皮薄者, 大腸薄;皮緩, 腹裡大者, 大腸大而長;皮急者, 大腸急而短;皮滑者, 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 大腸結。

心應脈, 皮厚者, 脈厚, 脈厚者, 小腸厚;皮薄者, 脈薄, 脈薄者, 小腸薄;皮緩者, 脈緩, 脈緩者, 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衝小者, 小腸小而短。 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腸結。

脾應肉,肉(月囷)堅大者,胃厚;肉(月囷)么者,胃薄。肉(月囷)小而么者,胃不堅;肉(月囷)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月囷)不堅者,胃緩;肉(月囷)無小裡累者,胃急。肉(月囷)多少裡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

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麤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麤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黃帝曰:厚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岐伯答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腸結。

脾應肉,肉(月囷)堅大者,胃厚;肉(月囷)么者,胃薄。肉(月囷)小而么者,胃不堅;肉(月囷)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月囷)不堅者,胃緩;肉(月囷)無小裡累者,胃急。肉(月囷)多少裡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

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麤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麤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黃帝曰:厚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岐伯答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