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玉版—《黃帝內經·靈樞》第六十篇

黃帝曰:餘以小針為細物也, 夫子乃言上合之於天, 下合之於地, 中合之于人, 餘以為過針之意矣, 願聞其故。 岐伯曰:何物大於天乎?夫大於針者, 惟五兵者焉, 死之備也, 非生之具。 且夫人者, 天地之鎮也, 其不可不參乎?夫治民者, 亦唯針焉。 夫針之與五兵, 其孰小乎?

黃帝曰:病之生時, 有喜怒不測, 飲食不節, 陰氣不足, 陽氣有餘, 營氣不行, 乃發為癰疽。 陰陽不通, 兩熱相搏, 乃化為濃, 小針能取之乎?岐伯曰:聖人不能使化者為之, 邪不可留也。 故兩軍相當, 旗幟相望, 白刃陳於中野者, 此非一日之謀也。 能使其民令行, 禁止士卒無白刃之難者,

非一日之教也, 須臾之得也。 夫至使身被癰疽之病, 膿血之聚者, 不亦離道遠乎?夫癰疽之生, 膿血之成也, 不從天下, 不從地出, 積微之所生也, 故聖人自治于未有形也, 愚者遭其已成也。

黃帝曰:其已形, 不予遭, 膿已成, 不予見;為之奈何?岐伯曰:膿已成, 十死一生, 故聖人弗使已成, 而明為良方, 著之竹帛, 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 無有終時者, 為其不予遭也。

黃帝曰: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不導之以小針治乎?岐伯曰:以小治小者, 其功小, 以大治大者, 多害, 故其已成膿血者, 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

黃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岐伯曰:其在逆順焉。 黃帝曰:願聞逆順。 岐伯曰:以為傷者, 其白眼青, 黑眼小, 是一逆也;內藥而嘔者,

是二逆也;腹痛渴甚, 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 是四逆也;音嘶色脫, 是五逆也。 除此五者, 為順矣。

黃帝曰:諸病皆有逆順, 可得聞乎?岐伯曰:腹脹、身熱、脈大, 是一逆也;腹鳴而滿, 四肢清泄, 其脈大, 是二逆也;衄而不止, 脈大, 是三逆也;咳而溲血脫形, 其脈小勁, 是四逆也;咳脫形, 身熱, 脈小以疾, 是謂五逆也。 如是者, 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 四末清, 脫形, 泄甚, 是一逆也;腹脹便血, 其脈大, 時絕, 是二逆也;咳溲血, 形肉脫, 脈搏, 是三逆也;嘔血, 胸滿引背, 脈小而疾, 是四逆也;咳嘔, 腹脹且飧泄, 其脈絕, 是五逆也。 如是者, 不及一時而死矣。 工不察此者而刺之, 是謂逆治。

黃帝曰:夫子之言針甚駿, 以配天地, 上數天文, 下度地紀, 內別五臟, 外次六腑, 經脈二十八會,

盡有周紀。 能殺生人, 不能起死者, 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殺生人, 不能起死者也。 黃帝曰:余聞之, 則為不仁, 然願聞其道, 弗行於人。 岐伯曰:是明道也, 其必然也, 其如刀劍之可以殺人, 如飲酒使人醉也, 雖勿診, 猶可知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人之所受氣者, 穀也。 穀之所注者, 胃也。 胃者, 水穀氣血之海也。 海之所行雲氣者, 天下也。 胃之所出氣血者, 經隧也。 而隧者, 五臟六腑之大絡也, 迎而奪之而已矣。

黃帝曰:上下有數乎?岐伯曰:迎之五裡, 中道而止, 五至而已, 五往而髒之氣盡矣, 故五五二十五, 而竭其輸矣, 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 非能絕其命而傾其壽者也。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窺門而刺之者, 死於家中;入門而刺之者, 死於堂上。

黃帝曰:善乎方, 明哉道, 請著之玉版, 以為重寶, 傳之後世, 以為刺禁, 令民勿敢犯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