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稽中曰:產後腹痛, 及泄利者何? 答曰::產後腸胃虛怯, 寒邢易侵, 若未滿月, 飲冷當風, 乘虛襲留於肓膜, 散於腹脅, 故腹痛作陣, 或如錐刀所刺, 流入大腸, 水穀不化, 洞瀉腸鳴, 或下赤白, 砝協瞋脹, 或痛走不定, 意服詢中湯立愈。 若醫者以為積滯取之, 禍不旋踵, 謹之謹之。
陳無擇評曰:產後下利, 非止一證, 當隨所因而調之。 既雲:飲冷當風, 何所不至, 寒熱風濕, 本屬外因, 喜怒憂思, 還從內性, 況勞役饑飽, 皆能致病。 若其洞泄, 可服調中湯。 赤白帶下, 非此能愈, 各隨門類, 別有三方。 (此法中再審虛實乃當)
薛氏曰:產後瀉痢,
【驗案】
一產婦瀉痢, 發熱作渴, 吐痰甚多, 肌體消瘦, 飲食少思, 或胸膈痞滿, 或小腹脹墬, 年余矣, 餘以為脾腎瀉, 朝用二神丸, 夕用六君子, 三月余而痊。 一婦產後泄瀉, 兼嘔吐咽酸, 面目浮腫, 此脾氣虛寒, 先用六君加炮薑為主, 佐以越鞠丸, 而咽酸愈, 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 而脾胃康。 (按總方所言, 脾土虛寒用六君加木香姜桂,
一產婦泄瀉年餘, 形體骨立, 內熱晡熱, 自汗盜汗, 口舌糜爛, 日吐痰三碗許, 脈洪大, 重按全無, 此命門火衰, 脾土虛塞而假熱也, 吐痰者, 乃脾虛不能統攝歸源也, 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 用補中益氣湯, 兼補肺金而脾胃健。 (審證審脈具法眼者能之)
一產婦腹痛後重, 去痢無度, 形體倦怠, 飲食不進, 與死為鄰, 此脾腎俱虛, 用四神丸十全大補湯而愈, 但飲食難化, 肢體倦怠, 用補中益氣而康。 (此法據前條止用補中四神, 而此又加一十全大補, 可見須因症用藥, 毋執泥也)
一婦人五月患痢, 日夜無度, 小腹墜痛, 發熱惡寒, 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 二服漸愈, 仍以前湯送四神丸,
汪石山治一婦產後滑泄, 勺水粒米弗容, 時即泄下, 如此半月餘, 眾皆危之, 或用五苓散平胃散, 病益甚, 汪診之, 脈皆濡緩而弱, 曰:此產中勞力, 以傷其胃也, 若用湯藥, 愈滋冑濕, 非所宜也, 今以參苓白朮散, 除砂仁加陳皮肉豆蔻, 煎薑棗調服, 旬余而安。 (丹溪雲:, 泄瀉症最惡一切湯飲, 石山亦然所謂理無二致也)
【方劑】
調中湯, 治產後腸胃虛怯, 冷氣乘之, 腹脅刺痛, 洞泄不止。
良薑, 當歸[酒浸], 肉桂[不見火], 白芍[炒], 川芎, 附子[炮去皮尖各一兩], 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上服, 每服三錢, 水煎服。
【豆蔻理中丸】治產後元氣虛弱, 臍腹疼痛, 泄瀉不止, 又治男子脾胃虛弱, 久泄不止。
人參[一兩], 白朮[二兩], 乾薑[炮], 廿草[炙各五錢, 肉豆蔻[面裹煨七錢]。
上為細末, 煉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空心米飲下, 酒煮麵糊丸亦可。
【神效參香散】治產後脾胃虛寒, 泄瀉洞下, 及痢疾日久, 穢積己盡, 滑瀉不止,此收澀如神。 (此收澀之劑, 陳皮與粟殼相等, 得處方之妙)
人參, 木香各二錢, 肉豆蔻煨, 白茯苓, 白扁豆各四錢, 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