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式太極拳 淺談陳式太極拳腹部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頗受歡迎的一個流派, 現在學習的人非常多, 陳式太極對於我們身體各部位都有明確的要求,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學習陳式太極拳中腹部的要求有哪些, 這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提起腹部, 大家都知道這屬於人體的重要部位, 關係到我們的健康!

它位於人體胸廓下緣和盆骨之間。 陳式太極拳對腹部的要求是“合”腹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 丹田是中氣歸宿的場所。

陳式太極拳練習是根據腹肌鬆緊運動產生腹壓這一規律, 採用腹式深呼吸進行練精而化氣、聚陰生陽。

這種呼吸在太極拳中運用非常廣泛, 有助於我們內氣的運行。

腹式深呼吸, 有兩種表現方式, 一為“順呼吸”, 又稱自然呼吸, 是利用小腹微微鼓張而吸氣, 小腹內收而呼氣;二為“逆呼吸”, 又稱先天性呼吸, 是利用小腹內斂引導中極穴和關元穴有納氣之意而吸氣, 小腹松沉聚合而呼氣。

二者在拳術中是根據功夫層次而採用的。 一般初學者, 應以自然呼吸為宜, 隨著套路熟練、功夫精進, 才可以按照拳式的動作, 手足抬時吸落時呼, 動作開時呼合時吸, 動作卷時吸放時呼的逆呼吸方式。

這樣有利於氣機下沉, 氣沉丹田和腰勁下串, 對勁力貫串注入腳底生根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無論是順呼吸還是逆呼吸, 都以自然為本,

呼吸時要求慢、細、勻、深、長。

掌握這些要領, 我們的呼吸水準自然會提升一個檔次。

腹部在人體上稱之為太陰, 在先天八卦中居坤位元, 陰極生變, 聚陰而生陽, 隨著雷複之機, 由坤宮生成為震宮, 天根出現, 即一粒粟米落于黃庭之中。

宋時邵子(雍)詩中所指“地逢雷複見天根”, 即陳式太極拳稱為“下丹田”形成的情景(參照頭部解釋)。

拳論中講“五臟藏於胸腹, 經絡源於五臟, 心為一身之主, 腹為內氣之源, 心息相依, 息息歸根, 根在丹田”。

腹部是任脈運行的主要通道, 尤其是下丹田(沖脈與帶脈的交織點)部位, 是體內中氣歸宿的場所。

人體力學認為, 此部位是人體的總重心所在, 道家稱為“黃庭”“黃極”“丹田”等, 易經稱為“中宮”, 五行中稱為“中央戊己土”,

這些指的都是“丹田”部位, 由此可見, 丹田在練習內功拳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太極拳要求的氣沉丹田、腹內松靜氣騰然等, 都是通過腹式深呼吸來實現的。

腹部松靜, 騰然有序, 是陳式太極拳訓練的原則, 氣沉丹田則是太極拳訓練過程中的規律, 二者是辨證統一的, 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開寓合之中, 合寓開之內, 陳式太極拳要求在聚合之中(合中寓開), 必須做好氣沉丹田, 尤其是拳勢在動中求靜的一瞬間, 隨著呼氣將身之氣沉于丹田之中, 小腹內部由松變實, 猶如不倒翁一樣, 上輕下重。

而胸寬腹實, 一般使用於靜勢之中, 既能利於身體重心螺旋下降, 腰勁下串, 注入腳底, 植地生根又能提高丹田中氣機騰然時,

腳底之勁上翻傳導的能力隨著欲動之勢, 小腹內由呼變吸、由實換松, 腹內即刻呈現一片松靜景象。

忽然一抖, 丹田勃發, 內氣隨動騰然而有序, 引導腎氣滾動旋轉(有人稱此為丹田內轉)以腰為主宰, 催動四肢百骸活潑的天機動盪, 周身絲毫不顯露呆滯之意, 一般使用於動勢之中。

由此可見, 實腹和松腹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都是腹部肌肉在放鬆狀態下隨中氣出入丹田而有張有弛, 這就是“中氣行於中, 虛靈存其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