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蒺藜, 為豆科植物黃芪的種子, 每年秋末冬初, 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連莖割下, 曬乾後打下種子, 去淨雜質, 再曬乾即可入藥。 其性溫, 味甘, 入肝、腎經, 具有補肝、益腎、明目、固精的功效, 用可治療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遺精早洩、小便頻數、遺尿、尿血、白帶等症。 《本草匯言》曰:“沙苑蒺藜, 補腎澀精之藥也。 其氣清香, 能養肝明目, 潤澤瞳人。 補腎固精, 強陽有子, 不烈不燥, 兼止小便遺瀝, 乃和平柔潤之劑也。 ”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紫雲英的種子冒充沙苑子, 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外觀呈腎臟形而稍扁,
偽品:紫雲英的種子外觀呈腎狀斜長方形, 兩側明顯壓扁狀, 長約3毫米, 寬約2毫米, 明顯比正品個大, 表面亦光滑, 但呈黃綠色或棕黃色。 一端平截, 向下彎成鉤狀, 另一端圓或平截。 腹面中央內陷較深, 種臍長條形;雖質亦堅硬, 不易破碎, 但剖開內的胚芽無上述特徵;聞之亦氣微味淡, 但嚼之無豆腥氣。
從以上特徵可辨別沙苑子的真偽。 據《本經逢原》中記載, 也有一種土蒺藜冒充沙苑子, 曰:“沙苑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