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使君子的傳說

相傳, 三國時劉備的兒子劉禪患了一種怪病:面色萎黃、四肢枯瘦, 肚子脹得像面鼓。 劉禪還經常哭鬧著耍吃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

一天, 風和日麗, 劉禪要去野外玩耍, 劉備便派兩名士兵帶他去附近走走。 誰知晚上回來, 劉禪突然又吐又瀉, 兩手捧著肚子直喊疼。 劉備找來兩個士兵問他們劉禪在外邊到底吃了什麼, 一個士兵戰戰兢兢地說:“小公子看見一種野果, 哭喊著要摘, 小的勸不住, 就讓他摘兒顆拿若玩, 誰知……”劉備一聽, 認為劉禪是吃野果中毒, 便叫兩個士兵立即找醫生來。

誰知那兩個士兵走後不久,

劉禪便拉下許多蛔蟲和蛋花樣的糞便來, 此後, 他再也不哭鬧了, 還嚷著肚子餓。 等醫生來到時, 劉禪早已安安穩穩地睡了。 以後, 劉禪的肚子也不脹了, 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也不吃了。

劉備看著兒子的身體一天天的好起來, 十分高興。 他想, 定是那種野果治好了兒子的怪病。 他便命那兩個士兵帶了十幾個人, 到野外採集那種野果, 並晾乾, 研成粉, 散發給百姓, 用於醫治此病。 百姓服後果其十分有效。 於是, 老百姓抬著豬羊, 敲鑼打鼓地來到劉備軍中致謝。

劉備拿出這種狀似橄欖, 但有棱角的野果問大家叫什麼名字, 大家都搖頭。 這時, 只見一書生模樣的人擠入人群, 大聲說:“既然野果無名, 而首先品嘗這種野果的人是劉使君的公子,

那麼就叫它‘使君子’吧!”眾人一聽, 連連拍手叫好。

從此, “使君子”便被作為一味中草藥, 收入驅蟲藥的方劑中了。

使君子, 又名使君肉為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植物使君子的種子, 去殼取種仁用。 中醫認為, 本品性味甘、溫, 入脾、胃經, 有殺蟲消積之功, 適用於腸道蛔蟲症及小兒疳積。 本品味甘美而氣香, 既能殺蟲消積, 又可健脾消疳, 為驅殺蛔蟲常用藥, 尤為小兒所喜愛。 《本草綱目》言其:“暖脾胃, 消虛熱, 治小兒百病瘡癬。 此物味甘氣美, 既能殺蟲, 又益脾胃, 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 為小兒諸病要藥。 ”藥理研究表明, 本品含使君子酸鉀等, 對豬蛔蟲有較強的麻痹或殺滅作用, 對蟯蟲也有一定的驅除作用。 故可用於腸道蛔蟲症。

本品煎服6~10克。 炒香嚼服, 可空腹連續服用2~3天, 小兒每日1粒, 總量不超過20粒。 本品不能大量應用, 大量應用可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 《本草綱目》言其:“忌飲熱茶, 犯之即瀉, ”故服用時不可飲茶, 若服用時飲茶出現呃逆等症時, 一般停藥後即可緩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